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来自监管层的最新讲话不仅为下一步金融工作划重点,也透露出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新动向。
10月27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等出席论坛,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消息。
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要发挥金融活水的作用,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李云泽在讲话中指出,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只有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转型和中小微企业,才能为这些企业争取更多的试错机会、发展时间和成长空间。
具体来看,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就是要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正如吴清所说,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于人。金融不仅要为消费者赋能,也要为消费者减负。由此,才能助力培育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为消费者赋能,体现在通过提升金融在科技创新、技术迭代、产品升级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消费者培育新供给,从而撬动新需求,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有助于在供需两端助力形成新金融增长点,让金融在升级换代中找到自身的用武之地,为全社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让消费者有钱消费,减负同样不容忽视。潘功胜的讲话还透露,央行正在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这项措施将在履行相关程序后,由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十五五”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将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时期。正是基于此,金融业做好“五篇大文章”,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中国经济才能有声有色、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