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监会网站10月27日消息,近日,中国证监会印发《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以优化准入管理、便利投资运作等为着力点,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推动落实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机制的改革举措,增强制度对境外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形成在岸与离岸渠道协调互补、配置型与交易型资金平衡发展、境内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良性互动的开放新格局。
涵盖境内投资运作周期中方方面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最早施行的开放制度之一,推出以来总体保持运行平稳,是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综合性资产配置渠道,在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我国市场共有913家合格境外投资者,覆盖境外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政府投资机构、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国际组织等各类投资者,境内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证监会发布《工作方案》,是扩大中国资本市场自主开放一系列举措的最新一环。《工作方案》涵盖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内投资运作周期中的方方面面,综合、全面地提出了优化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聚焦外资在投资运作中的关切与诉求,展现出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坚定决心。如通过短线交易规则的出台实现有关交易监管规则的国民待遇,将有助于鼓励大型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加大对境内股票的投资比例;进一步放开境内机构向外资提供投资顾问服务,有助于提升其投资本地化水平,有利于国际大型资产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提升境内专业机构国际竞争力。
两项措施当日同步落地
据记者了解,《工作方案》中涉及优化准入管理的两项措施,即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一件事”和配置型外资“绿色通道”于10月27日同步落地。这将进一步优化、简化、整合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环节各事项的办理方式,有效缩短外资资格申请办理时限与入市流程,降低外资运营成本,鼓励中长期资金在内的各类境外专业机构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
后续,中国证监会将加快推动《工作方案》中其他举措出台落地,进一步增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对境外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推动逐步形成在岸与离岸渠道协调互补、配置型与交易型资金平衡发展、境内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良性互动的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