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境外投资者新政落地,境外投资者迎来“准入提速”“交易国民待遇”“放开投顾服务”等政策“礼包”,展现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坚定决心。
10月27日,中国证监会网站显示,近日,中国证监会印发《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从优化准入管理、便利投资运作、扩大投资范围、明确政策预期、加强服务支持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着力提升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适应性和吸引力,为各类境外投资者打造更加透明、便利和高效的投资环境。
优化准入管理方面,《方案》提出两项措施,即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一件事”和配置型外资“绿色通道”。
两项准入管理重要举措即日(10月27日)生效,进一步优化、简化、整合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环节各事项的办理方式,以缩短外资资格申请办理时限和入市流程,降低外资运营成本,鼓励中长期资金在内的各类境外专业机构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此举展现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坚定决心。
在扩大投资范围方面,《方案》发挥合格境外投资者渠道产品覆盖面大、有利于支持风险管理与资产配置诉求的优势,平稳推进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ETF期权,满足外资套期保值合理需求。并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交易,明确持续、滚动放开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满足外资在多资产策略下的大类资产配置,以及商贸实业类外资对冲现货价格风险等需求。
《方案》还回应外资机构诉求,进一步明确了政策预期。
优化外资短线交易制度,实现相关交易监管的国民待遇。如明确外资公募基金短线交易适用规则,给予外资公募基金与境内公募基金按产品账户维度计算短线交易持股比例的同等待遇。此举便利境外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开展投资,预计为市场引入更多资金活水。
进一步放开境内机构向外资提供投资顾问服务,以提升其投资本地化水平,有利于国际大型资产机构进一步提高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还将推动境内专业机构与国际接轨,提升境内专业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这是中国证监会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自2002年推出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对引入境外长期资金、优化投资者结构、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我国市场共有913家合格境外投资者,覆盖境外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政府投资机构、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国际组织等各类投资者,境内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谈及下一步工作,证监会表示,将加快推动《方案》中其他举措落地实施,进一步增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对境外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推动逐步形成在岸与离岸渠道协调互补、配置型与交易型资金平衡发展、境内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良性互动的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