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中国-东盟互动再掀高潮。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东亚峰会等活动。2天的会期还包括参加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
分析认为,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东亚合作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此次东亚合作系列会议能否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成为最大看点。
一次盛会
今年东盟峰会系列会议由马来西亚主办,这对该国而言堪称外交高光时刻——此次系列会议汇聚超过30位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是197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有评论指出,前所未有的参与度,表明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时期,各方对东盟合作机制的重视,也考验着东盟坚守合作的信念。
马来西亚希望以“包容与可持续”为主题,推动各方在绿色经济、能源转型等领域务实合作。这一决心也从木槿花图案的会标中得以体现,五彩缤纷的花瓣和花蕊传递出团结一心、共促繁荣的主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开盛表示,今年东亚合作系列会议的召开有几大背景。
第一,当前国际地区形势复杂演变,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政治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凸显。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硝烟不散,即使与一些国家达成初步协议,敲定最终版本仍需较长时间。
第二,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对地区经贸合作产生影响。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市场高度依赖中美,两国博弈引发的关税调整等将直接导致东盟国家的外贸订单波动,也让区域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地区国家高度关注26日中美经贸团队磋商达成基本共识的消息,将视线转向中美接下来的互动。
第三,东南亚地区出现动荡,包括柬埔寨和泰国之间的争端。争端不仅影响两国双边关系的推进,还可能波及区域内的跨境贸易与人员往来,进而对东南亚地区整体的稳定氛围造成干扰。
第四,东盟的国际地位受到冲击。
“中方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但当前地缘政治因素在地区格局中的权重显著增强,大国作用上升,东盟的中心地位面临挑战。”李开盛表示,另一方面,中美博弈态势越是紧张,东盟在“战略平衡”与“阵营站队”之间的矛盾和张力就愈发突出。
在上述背景下,地区国家求稳定、促合作、谋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东亚合作的意义更为凸显。在26日刚刚结束的第47届东盟峰会上,一系列务实成果为东亚合作注入动力。
成果一,东帝汶正式成为东盟第11个成员国。这是东盟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扩容。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东盟在地理上完整覆盖了东南亚地区,令东亚合作更为成熟稳健。
成果二,柬泰签署和平联合声明。这为东南亚国家处理类似冲突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有助增强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协调能力。
成果三,继续推动《东盟货物贸易协定》的修订和升级,以及《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谈判。两项协定旨在改善贸易流动,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一大转折
而东盟峰会取得的上述成果,也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新的机遇与空间。
回顾今年的中国-东盟互动,从习主席首次外访选择东南亚三国,到年中的中国—东盟—海合会峰会,再到临近年底的东亚合作系列会议,可谓亮点纷呈。在外部不确定性如此之多的情况下,中国东盟合作却“逆势而上”,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政治方面,融合发展的势头不断增强。双方高度重视发展战略对接,制定《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6-2030)》。双方正为深化区域一体化“铺路搭桥”。
经济方面,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5.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
人文方面,中国推出“东盟签证”,同新、泰、马三国全面互免签证,与文莱互予对方公民免签待遇。走亲戚般的往来,让心相通更加紧密。
李开盛表示,中国—东盟合作态势可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一是势在必行。唯有通过互利合作,才能有效抵御地缘政治冲突与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双重逆风。二是基础巩固。双方在多领域建立广泛合作框架,且在RCEP、FTA等方面实现了合作的制度化升级。三是大有潜力。特别在产业链、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可实现优势互补。
在李开盛看来,本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最大看点是能否正式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
相关谈判历经9轮,于去年10月结束。如果说,自贸区1.0版聚焦货物贸易、关税减让,2.0版增加了服务贸易、投资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内容,那么自贸区3.0版的显著特色在于:加强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服务业和投资的开放等领域合作。
这将使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管理、绿色产业等方面更好地协同发展,使中国—东盟合作更符合全球化与现代化的经济趋势,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也是一大利好。
按照东盟秘书长高金洪的说法,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如果签署,将为双方带来显著的乘数效应,推动区域经济迈向新高度。
马来西亚经济学家莫哈末·赛迪·贾坦认为,自贸区3.0版升级可能成为区域一体化的一个转折点,将充分释放RCEP的潜力。
李开盛认为,本次会议期间,外界除了关注议定书是否签署之外,还会关注在多边自贸体制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各方将发出何种声音来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关注RCEP在带来早期收获之后是否有扩容的可能性,等等。
一道保险
再将目光转向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目前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和投资表现强劲。莫哈末·赛迪·贾坦认为,东盟电网、地区半导体框架和本币结算系统等倡议将有助于缩小东盟地区的结构性差距。而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有望成为接下来东亚合作的新领域。
李开盛表示,目前东盟与中日韩合作的一个新情况是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她更多可能延续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政策,强调“自由开放的印太”,东南亚可能被置于更重要的外交位置。总体而言,无论日本还是韩国,领导层的更换并不会很大程度影响对东盟的合作政策。
在看点方面,备受关注的是区域金融安全网领域的合作。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正与日本和韩国就建立三边货币互换机制的可能性进行谈判,在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的背景下深化经济合作。
李开盛表示,在全球经济金融走势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各方希望建设强健韧性的东亚,规划好区域财金合作未来方向。提升清迈倡议多边化有效性将为地区经贸合作上一道新的保险。
总而言之,中国希望通过此次系列会议,与周边国家携手走出一条长期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道路,也为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