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铜期货市场迎来持续资金流入。
上周五和本周一,金属铜期货的增仓动作明显,沉淀资金规模达到487.58亿元,成为仅次于黄金的第二大商品期货品种。
“捞金”实力仅次于黄金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铜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经站上了88300元/吨上方,伦敦LME铜报价则突破1.1万美元/吨,双双逼近历史高点。目前,市场的看涨情绪显然处于高位。国际机构的最新预测显示,3年来铜将再次转为供应短缺。
在此背景下,全球金属铜市场继续上涨,资金持续流入。10月24日收盘数据显示,沪铜期货增仓较多,资金净流入38.71亿元,有色板块整体吸金则超过50亿元;10月27日收盘数据显示,沪铜期货继续增仓,资金净流入26.99亿元,有色板块整体吸金也超过了35亿元。
从目前情况来看,金属铜已经连续多个交易日成为商品期货市场获资金净流入规模最大的品种。而从沉淀资金规模来看,截至10月27日,金属铜期货品种沉淀资金已达48.58亿元,成为仅次于黄金的第二大商品期货品种。
不断飙升的铜价,印证了高盛发出“铜是未来新石油”的判断。电网升级、人工智能(AI)与新能源形成的“三重共振”,让铜跃升为影响国家科技竞争力和能源安全的战略资源。与此同时,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矿区因安全事故大幅减产的“黑天鹅”事件,更是加剧了全球金属铜供应的紧张。
有色板块业绩飙升
铜价上涨也让聚集不少上市公司的有色板块持续领涨,龙头股持续表现活跃。
Wind数据显示,自2025年4月9日至10月27日,铜陵有色区间大涨104.95%,洛阳钼业区间涨幅更是高达187.32%。今年以来,有色金属板块累计涨幅已超七成,创2007年12月以来新高,并逼近历史高点,成为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涨幅最大的板块。含“铜”量高的有色金属ETF基金(516650),区间涨幅达到了81.74%,年内规模更是增长超17倍,实现了规模与业绩齐升。
目前,有色板块上市公司的三季度业绩大幅预增,部分企业净利润或呈现倍数增长。10月24日,洛阳钼业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08亿元,同比增长96.4%。对于报告期内利润的大幅增长,洛阳钼业表示主要是公司铜产量和铜销量实现两旺,叠加铜价前三季度持续上涨所致。此外,对于即将披露三季报的铜陵有色,市场预测该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27.9%,达12.50亿元。
国际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被市场认为正在大幅抬升全球铜价。迈科期货报告指出,由于今年美国大量超额进口精铜,纽约铜库存实现了高达34万吨的多年高位,而伦铜库存则降至13万吨低位,叠加沪铜库存为10万吨低点的情况来看,并不均衡的态势颇为明显。有报道称美国计划建立关键矿产基金,目标是50亿美元,并有投资银行宣布建立关键矿产基金,规模也不小,因此纽铜的强势或暗示,美国投资基金基于其国内AI投资热潮及战略安全投资而大举介入铜等相关战略金属。
除了铜,其他有色板块的品种也走上了“风口”。中国铝业10月27日公告称,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01亿元,同比增长90.31%。私募机构保银投资认为,近期铝市的核心矛盾集中在国际供应端的突发扰动,当前国内铝库存仍处于较低水平,需求端表现相对稳定,加上供应扰动预期的支撑,预计铝价后续有望进一步震荡上行。
铜金比处在历史极低水平
目前,伦敦标准的铜金比大致在2.75。“铜金比处在历史极低水平,在金价加速上涨后,铜价有望迎来补涨行情。”光大证券在最新发布的分析报告中认为,从基本面来看,铜正进入一轮结构性紧缺周期,价格中枢或长期抬升。在需求层面,基于全球能源转型、AI革命的双轮驱动,铜的需求引擎正逐步从传统工业领域转向“科技+能源”,其作为战略金属的地位将持续抬升。
此外,美国制造业回流带来的电网重构需求、新兴市场的工业化进程提速以及欧洲防务支出提升带来的工业金属需求等,也为全球铜消费提供了额外增量。在供给层面,全球铜矿资本开支长期不足、矿山品位下滑、开发周期拉长等,导致其供给弹性较弱。近年来,随着自身战略地位日渐凸显,铜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抓手,资源民族主义特征陆续显现,进一步加剧了铜供应的不确定性。
目前,国际机构的最新预测显示,2026年的铜将出现15万吨的供应短缺,这或是3年来首次。由铜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参加的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10月上旬发表预测称,2026年的铜供需将出现15万吨的供应短缺,如果出现实际供应短缺,将是2023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形。
据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预测,2026年全球铜锭产量仅同比增长0.9%,与2025年(增长3.4%)相比增长放缓。原因之一是,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二位的铜矿山——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矿区发生泥石流事故,预计至少2027年才能恢复到事故前的开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