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艾丹
“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日前,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上,“中国人经济”这个词备受关注。
从“中国经济”到“中国人经济”,一字之别,是对我们发展落脚点的进一步凸显,也是对今年全国两会提出的“投资于人”的进一步呼应。
我们经常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实际上,我们重视的不仅是这艘巨轮的航向,还有巨轮上每个人的感受。先来看两个概念:GDP即国内生产总值,这个为人们所熟知,GNI则相对了解得较少。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介绍,GNI即国民总收入,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GNI等于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初次分配收入,减去付给国外的初次分配收入,即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初次分配收入净额。从两者的区别看,GDP是个生产概念,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变动情况;GNI是个收入概念,主要反映一个国家收入水平和宏观收入分配状况。
通俗一点理解,GDP与GNI被双双重视,就是让“生产”与“收入”两头亮眼,既“做大蛋糕”,又强调“分好蛋糕”。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重要指标。将GNI的显示度提高,让老百姓在国家发展的大潮中,收获真实的幸福感,实现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更大提高,正是发展的题中之义。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从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到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从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破解“生不起养不起”,到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体系关照老有所养,从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十五五”时期将有更多税收、养老金、保障性住房、育儿补贴等触及根本的再分配制度改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中国现有14亿多人口,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如何激发消费潜力?四中全会将扩大内需明确为战略基点,要求大力提振消费。而激活消费潜能的关键,是让人民群众卡里有底气,心里有信心。从这个角度来看,GDP与GNI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人均GNI的提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内需市场进一步扩大,为产业转型提供内生动力,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动能。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显示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活力。迈向未来五年,把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更好结合起来,实现民生福祉与发展质量双向提升,中国式现代的成色也会更足。
【责任编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