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8 03:18:10 股吧网页版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资本市场合力打通创新“血脉”
来源:经济参考报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一场久违的集体上市仪式,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3家未盈利公司同时敲响上市之锣,成为首批增量的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公司。

  这是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落地的一步,也是资本市场包容性攻坚的一步。这一步走得不易,让未盈利企业盼来重启第五套标准的佳音;这一步走得坚定,让优质科技型企业重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创新为舵,合力为帆。展望“十五五”,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锚定新航向。资本市场各方参与者勠力同心、向新而进,以包容之心拥抱科创、以改革之力破局前行、以奋斗之姿谋高质量发展之道。

  增强改革包容性

  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为起点,中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级日益强大。

  确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建立小额快速融资制度、创设灵活的股权激励机制、支持收购优质未盈利企业……在一系列包容创新的制度推动下,“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资本市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近五年,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也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批硬科技企业上市,助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中芯国际科创板IPO募资达532亿元,有力支持了集成电路产品创新研发和扩产,同时牵引、带动一批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百济神州的抗肿瘤药泽布替尼已成为首个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国产新药,惠及18万患者。科创板开板至今共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与时俱进,包容纳新。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发布实施以来,资本市场以更大的包容性、适应性,进一步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先后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领域试点,还将进一步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今年6月以来,沐曦股份、摩尔线程等国产GPU芯片龙头冲刺科创板IPO已顺利过会。本源量子、星河动力、星际荣耀等一批未来产业企业密集启动IPO辅导。

  资本市场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助推器”,但当前在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加速产业创新整合方面还面临难点、堵点:一是市场整体对包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尚未形成共识;二是境外资本市场以宽松的上市条件吸引科技创新企业上市;三是优质科技型企业甄别难度高,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技术门槛较高,科创属性难以明确把握。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资本市场建设者、参与者凝心聚智,从基础制度、市场功能、监管执行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十五五”。

  持续提升包容性,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中国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更好服务“十五五”发展目标和金融强国建设。其中,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充分发挥新三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股权市场培育功能,强化债券和期货市场功能发挥。

  合力构建良好生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包容性不单是监管的事,而是一个生态,包括监管、公司、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等各个市场参与者有序规范运行,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充分发挥枢纽功能,促使资本市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说。

  增强改革定力和可预期性,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呼吁,持续深化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提升对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包容性,希望制度设计能更多考虑科技型企业的成长规律,在规范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并购重组、再融资方面,建议提升审核的精准性、高效率,及时响应并支持科技型企业的产业整合、创新研发需求。

  耐心培育硬科技

  优化产业投资新生态

  资本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既要维持投资与融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平衡,又要促进“科技—产业—资本”的良性循环。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一股“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投资新风在一级市场蓬勃兴起。

  特金智能如今已是低空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但在2019年,公司现金流一度告急,关键时刻,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的创投机构轮番出手驰援。回想起那些四处“找钱”的日子,公司创始人姜化京感慨道:“所有没钱的时候,都是九死一生。”

  多次帮助这些“硬科技”穿越生死线的,正是一级市场的创投力量。来自上交所的数据显示,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一级市场投资总额约4500亿元。

  迈向“十五五”,如何更好投资硬科技,畅通“科技—产业—资本”的良性循环?

  大力培育耐心资本,精准浇灌创新之源。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大力培育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长期资本,并通过设计差异化的金融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敢于布局基础研究这片“价值洼地”。一村资本总经理于彤分析称,硬科技的突破往往源于高校、科研院所或小型初创团队的原始创新。一级市场资金在此刻注入,如同为技术的“种子”阶段提供养分,是促使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推动力。

  灵活引入长期资本,畅通多元退出渠道。目前一级市场主要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市场化资金不足,这与资本市场目前退出不畅、没有形成良性的回报机制有一定关系。资深投行人士何俣呼吁,针对真正支持科创的投资机构,给予更宽松的环境,并且在退出机制上更为灵活;优化资金结构,通过税收递延、优化考核等引入长期资金。

  “只有打通一级市场敢投、二级市场接得住的循环,才能真正培育出一批能够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耐心资本。”东方富海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陈玮呼吁道。

  聚力源头创新

  畅通全产业链循环

  创新浪潮,奔涌向前。若将“科技—产业—资本”的循环喻为江河,源头创新便是那最初的活水,决定着流域的广度与深度。展望未来五年,打通创新“血脉”,必须溯至源头、疏浚全链,以资本市场之合力,激活从“0到1”的颠覆性力量,催生从“1到N”的裂变式增长。

  《建议》提出,“十五五”期间,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在当前激烈国际竞争背景下,源头创新已非‘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胡云超表示,我们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源代码”,否则产业升级终将受制于人。这要求资本市场的视野必须更具战略性和前瞻性,从“摘果子”转向“育苗圃”,敢于为长周期、高风险的原始探索注入耐心与信心。

  然而,创新价值的完美实现,绝非单一环节的突破所能及。从“书斋”走向“车间”,从“论文”走向“产品”,创新之路仍面临诸多“断点”“堵点”“痛点”。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死亡之谷”亟待跨越。基础研究成果与市场应用之间,横亘着资金、中试、工艺的巨大鸿沟。产业链“孤岛”有待联通。二是局部技术突破后,常因上下游标准不一、关键环节“卡脖子”而难以形成合力。三是要素流动壁垒尚需破除。人才、资本、数据在产学研间流动不畅,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配机制有待深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研人员“迈出第一步”的积极性。

  直面挑战,破局之道,在于以系统思维构筑一个要素齐备、循环通畅、富有生命力的“创新雨林”。

  筑“坚实桥梁”,平“转化之壑”。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阮昊建议,强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共享制造等公共平台体系建设,为实验室成果迈向产业化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的支撑,显著降低转化风险。

  强“链式反应”,破“协同之障”。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介绍,《建议》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出部署。“十五五”期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对此,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表示,龙头企业应发挥“链主”作用,开放场景、共享资源,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产业雁阵。

  革“体制积弊”,释“人才之力”。胡云超建议,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地投身转化事业,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当资本市场的目光更深邃地投向源头,当全产业链的协同更加紧密顺畅,一幅“科技引领、产业勃发、金融赋能”的壮丽画卷必将铺展开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最为磅礴、最为持久的创新动能。

  “我们相信,经过未来五年的奋斗,中国的科技实力又将迈上一个大台阶,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阴和俊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