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远景动力宜昌储能超级工厂在湖北宜昌产投产业园正式开工。这座规划年产能高达40GWh的超级工厂,将生产最新一代700+Ah大容量储能电池产品,预计2026年7月实现首颗电芯下线。
项目占地504亩,将覆盖电极、电芯、电池包等全产业链技术,产品将供应全球头部储能客户。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这标志着宜昌在新能源产业赛道迈出了关键一步。
全球产能再落一子
远景动力宜昌储能超级工厂的开工,标志着这家全球电池企业在产能布局上再落关键一子。作为远景动力在全球布局的第13座电池制造基地,宜昌工厂的加入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供应链网络。
宜昌工厂将直接生产最新一代700+Ah储能电池,这类大容量电芯是目前行业竞相布局的技术高地。在尺寸不变的前提下,700+Ah电芯能实现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长循环寿命,大幅提升储能系统整体性能。
远景动力选择的宜昌战略位置凸显其深耕华中市场的决心。工厂位于宜昌市猇亭区全通路518号,总建筑面积达23.8万平方米,将建设电芯厂房、原材料仓、成品仓等13个建筑单体和5个构筑物。
“我们将发扬‘板房精神’,力争创造‘300天建成投产’的新纪录。”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在现场表示。这种高效率的建设速度,在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中颇为罕见。
目前施工现场已有数十台吊车和静压桩机作业,2700多根桩基已经完成。总工期定为270日历天,预计2026年7月15日实现首颗电芯下线。
这一时间表相比常规工业项目大幅缩短,反映出储能市场需求的迫切性。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大规模储能项目成为刚需,高品质储能电池产品供不应求。
产业集聚与经济转型
宜昌项目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一个工厂的建设。宜昌高新区相关负责人指出,远景动力的落户将依托当地丰富的磷矿资源,延伸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补齐中游制造环节。
这将助推宜昌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实现从“水电之都”向“储能新城”的华丽转身。
作为中国的水电之心,宜昌正借助远景动力这样的龙头企业,向全球能源转型的“绿色引擎”转型。项目将带动当地从“资源—原料—正极材料—锂电池—系统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形成。
宜昌工厂的零碳制造体系也将成为亮点。宜昌高新区介绍,项目将导入零碳制造体系,助推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建设。这对于降低产品碳足迹,满足国际市场对低碳储能产品的需求至关重要。
作为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电池企业,远景动力在全球储能领域已占据重要位置。2024年,远景动力海外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前三。
在动力电池领域,远景动力已获得奔驰、宝马、雷诺等全球头部车企的认可。此次宜昌工厂的开工,将进一步增强其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影响力。
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远景动力展现出灵活的战略调整能力。近期,面对美国市场政策不确定性,远景动力迅速优化在美布局:提速储能,暂缓动力。
其美国田纳西工厂的储能产线已于今年4月投产,成为北美市场首个投产的储能电芯工厂。
与此同时,远景动力正在全球加快产能部署。过去一年间,公司已实现中国沧州、日本茨城、法国杜埃等工厂的投产。今年5月,远景动力英国桑德兰超级工厂完成项目融资,预计2025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随着碳中和目标成为全球共识,储能产业已站上风口。远景动力宜昌超级工厂的布局,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战略,更承载着一座城市产业转型的梦想。2026年投产之日,宜昌制造的储能电池将从长江之畔发往全球,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一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