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关于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国务院副秘书长孙广宇等到会回答了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以及全国人大代表的发言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安立佳第一个提问:“近年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国务院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走深走实,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活力效率得到提升、生产经营稳中向好、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张国清说,本届政府以来,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持续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逐步优化,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健全,企业发展动力活力持续激发;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监管科学性有效性持续加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朱明春十分关心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情况。
李春临回答:“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重点是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优化什么、调整什么,需要紧紧围绕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取得了重要进展。”
“‘十四五’以来国资国企保值增值的情况怎么样,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国有资本权益等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刘修文接着提问。
郭婷婷表示,“十四五”时期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国有企业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有力应对风险挑战。这期间,全国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从“十三五”末期的268.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末的401.7万亿元;所有者权益从97万亿元增长到141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从76万亿元增长到109.4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10.6%、9.9%和9.5%。
2023年启动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今年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田学军提问:“3年来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如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期间,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聚焦增强国有经济战略功能,有力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聚焦激活国有企业发展潜能,有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聚焦提升国资监管的整体效能,有力统筹‘放得活’与‘管得住’,总体进度符合预期,有信心在年底前高质量完成主体任务。”张玉卓的回答很有底气。
自由提问环节,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向巧第一个举手提问:“‘十四五’时期,在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方面有哪些政策举措,进展和成效如何?”
阴和俊围绕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国家战略布局科技力量等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回答。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欧阳昌琼为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点赞,同时提问:“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怎么解决‘卡脖子’问题?”
辛国斌首先介绍了中国中车集团牵头的CR450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中国船舶牵头建造的大型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等重要突破,并表示:“十五五”时期,将重点支持国有企业推动上下游、协同产学研,开展联合攻关,加快重点领域的突破;一体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和生态构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