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一枫)10月2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周年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蚌埠市副市长吴永彬在会上表示,近年来,蚌埠片区积极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引擎,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新材料产业“卡脖子”技术突破和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具体来看,蚌埠片区重点着手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制度供给,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蚌埠片区累计形成省以上制度创新成果数量48项,修订完善59项产业政策清单,推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中。今年1至8月,蚌埠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居安徽省第6位,制造业投资增长7.5%、居安徽省第5位。创新“全球一小时”涉外法律服务,覆盖100个国家和地区、190个国际城市。此外,蚌埠片区贡献了全市30%的进出口贸易额、15%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和9%的外资企业数。
二是抓要素改革,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蚌埠片区首创“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职称”机制,近100名高技能人才获得职称认定;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体系,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超100亿元,精准滴灌227家企业;国际结算量27.72亿美元,结售汇量达12.48亿美元。
三是抓生态融合,打造协同创新的“共同体”。依托玻璃新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蚌埠片区聚力攻克了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等一批突破技术;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模组光电转换效率保持全球领先;成功下线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安徽首片汽车玻璃。2024年,片区内硅基、生物基两大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速超10%,是华为、红旗等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
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吴永彬表示,蚌埠在市级层面组建了11个产业发展专班和外资等12个分局,高规格举办国际新材料大会、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会等,外资外贸项目优先落地自贸片区、综保区。
“片区累计招商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10个,美国康宁、法国圣戈班等世界500强投资落户,综合保税区拟入区项目15个。”吴永彬在会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