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8 06:38:30 股吧网页版
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更好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标识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华文明标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和文化载体,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炼形象生动、内涵深刻且富于表现力的中华文明标识,形成结构清晰、内容全面的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并向世界推广呈现,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传播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兼顾形与神。中华文明标识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文化特征的符号表达,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化、外延式呈现,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思想观念、语言文字、文化遗产、历史文物、杰出人物、自然景观等多种载体,以其影响力、感召力、传播力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支撑。外在的载体形式和内在的精神价值共同构成中华文明标识。比如,在“形”的方面,长城、天坛、故宫等,都以其精湛的工程工艺、恢宏的文化气象、深邃的美学意境激发跨越国界的情感共鸣,能够让外国受众直观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增进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又如,在“神”的方面,特色饮食、民族服饰等能够突破语言的藩篱,将中华文化的神韵体现于润物无声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向外国受众传递中华文明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成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文化宝库。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标识,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握层次性,确保中华文明标识从“形”到“神”都生动、深刻呈现中华文明的气韵和魅力,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体现情感性。一些中华文明标识在翻译和传播展示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文化和语言差异而产生理解上的误区和困难。这就更加需要通过增强情感共鸣来超越文化隔阂。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标识,要立足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促进文化交流的实际需要,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价值共鸣、思想共鸣增强情感共鸣。在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时,可以把中华文明标识巧妙地融入国际叙事中,以具有真实感、人情味的具象化叙事突破时空局限,跨越文化差异,触发情感体验,增强共情效果。比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通过二十四节气把倒计时与古诗词以及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将中国气韵传递给全世界,受到外国受众欢迎,是文化符号以情感人的一个生动实例。

  增强表现力。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要善于从“习以为常”“习焉不察”中发现和挖掘语言文字、文化遗产、历史文物等的闪光点,提炼具有感染力的中华文明标识,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不断增强中华文明标识的表现力。在具体实践上,可以通过艺术节、艺术展、音乐节、演唱会、情景演绎、歌舞表演、礼仪庆典等视听形式展示中华文明标识。例如,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深度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将赛龙舟等节俗融入歌舞,打造出展示中华文明标识的视听盛宴。增强表现力,还要凸显中华文明标识的文化深度,围绕和平与发展、生态保护等国际社会关注的议题,通过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交互,阐释中华文明标识背后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中国思想、中国理念、中国经验,提升外国受众对中华文明标识的理解度、认同度。以科技人文相交融增强表现力,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为持续更好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标识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动能。依托全媒体手段,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推荐技术,通过在地化、个性化的内容分发,提升中华文明标识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