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华盛顿10月27日电(记者熊茂伶谢锷胡友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主任斯里尼瓦桑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在贸易紧张局势下,亚洲经济体应该加强区域一体化,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平台有助于推动这一进程。
IMF日前发布的预测显示,2025年亚洲预计增长4.5%,2026年将增长4.1%。斯里尼瓦桑表示,亚洲经济之所以比4月份预期增长更快,背后有一些非常强劲的“顺风因素”:一是关税水平低于4月份的预测,出口表现非常强劲;二是整个地区各国都实施了宏观政策支持,包括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兼有;三是金融环境也非常有利。
斯里尼瓦桑指出,尽管亚洲经济表现出强劲的韧性,下行风险仍然存在。一方面,亚洲与全球供应链高度一体化,因此在贸易紧张局势背景下尤为脆弱,未来贸易紧张局势如果加剧,可能会损害亚洲的增长前景;另一方面,金融环境可能会趋紧,如果利率开始上升,那么在本地区债务水平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与债务相关的脆弱性。
IMF认为,亚洲各国应向受重创的服装纺织、珠宝等行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并在通胀低于目标的情况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为经济提供支持。
IMF在日前发布的《亚太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虽然亚洲正处于全球贸易政策重塑的核心位置,但它仍将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今年和明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预计约为60%。IMF表示,要保持强劲而持久的增长,亚洲应当进一步扩大内需,并深化区域一体化。
斯里尼瓦桑告诉记者,在来自欧洲和美国等地的外部需求可能减少的环境下,亚洲经济体需要更多依靠自身的国内需求,因为该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当庞大。他指出,中国、印尼和印度等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可观的发展潜力。
就中国而言,斯里尼瓦桑表示,IMF建议中国进一步加大刺激消费的力度,确保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让其以更可持续的方式为经济作出贡献。他还鼓励中国强化社会保障体系,以减轻家庭储蓄压力。“这些都是相关部门已经采取的措施,但我们认为仍有更多工作需要推进。”
这位IMF官员还指出,亚洲对最终产品的需求中,仅约三成来自区域内部,其余主要依赖欧盟和美国市场。他表示,如果能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一体化,那么无论在中间产品还是最终需求方面,都会形成一个更大的市场,从而带动增长,这将有助于巩固亚洲未来增长的可持续性。
他指出,亚太经合组织(APEC)论坛、东盟论坛等平台可以促进亚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更深层次的经济融合,并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贸易协定加以落实。
谈及在APEC框架下中美两国的合作时,斯里尼瓦桑指出,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对包括中间产品在内的商品需求最高的国家。“当两个大经济体加强合作时,全球都会从中受益,”斯里尼瓦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