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汇丰控股(00005)发布公告,披露与马多夫诈骗案相关的Herald Fund SPC诉讼最新动态,公司拟在2025年第三季综合财务业绩中确认11亿美元准备,该准备将对集团普通股权益一级资本比率产生约15个基点的影响。
这场起诉讼源于2009年卢森堡的相关案件,核心围绕Bernard L. Madoff Investment Securities LLC(伯纳德·L·马多夫投资证券公司)诈骗案,汇丰旗下HSBC Securities Services Luxembourg(下称“HSSL”)需就Herald Fund SPC(下称“Herald”)提出的归还证券及现金申索进行辩护。

公告显示,2025年10月24日卢森堡最高法院作出判决,驳回了HSSL就Herald归还证券申索的上诉,但接纳了其关于现金申索的上诉。HSSL计划就该判决向卢森堡上诉法院提出第二次上诉,若上诉失败,将在后续诉讼中对需支付的金额进行抗辩。
这一消息,再次将人们的目光拉回那场爆发于17年前、震惊全球金融市场的世纪骗局。
世纪骗局:跨越四十载的金融泡沫
时间回溯至20世纪60年代,这场金融灾难的序幕悄然拉开。1960年,伯纳德·马多夫在华尔街创立“伯纳德·L·马多夫投资证券公司”,初期以合法的“做市商”业务立足——通过匹配股票买卖双方赚取佣金,凭借稳健运作积累了早期声誉,为日后的骗局埋下了“权威背书”的隐患。
到1960年代末,马多夫在合法业务之外开辟“投资咨询”副业,借助岳父的人脉吸引亲友投资。
一次失败交易导致巨额亏损后,为掩盖真相,他首次采用“用新投资者资金支付旧投资者收益”的方式搪塞,全球金融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庞氏骗局雏形就此形成。
进入1970年代初,调查人员及后续同案犯证实,马多夫已完全停止真实投资行为,所有“投资回报”均依赖新资金持续注入。
他虚构了“可转换价差套利”的投资策略,通过伪造交易记录骗取投资者信任;1980年代,他进一步搭建核心团队,招募长期秘书安妮特·邦奇奥尔诺、运营总监丹尼尔·邦维特等人,专门负责伪造财务报表、管理虚假账户,甚至通过抄录真实交易员的交易记录来掩盖虚假账户痕迹,让骗局逐步规模化、隐蔽化。
1991年成为骗局扩张的关键转折点。马多夫当选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其公司也跻身纳斯达克三大上市咨询经纪公司之列。
这一极具分量的行业地位,让众多机构投资者趋之若鹜,甚至出现“排队求投资”的现象。
次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收到首条可靠举报,举报者指出马多夫“每月约2%的收益不受市场波动影响,过于反常”,但SEC仅对马多夫进行了简单问询便不了了之。
此后至2008年,SEC先后收到至少6条类似线索,却始终未能识破这场显而易见的骗局,成为其监管史上最严重的失效事件之一。
199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多数投资者损失惨重,但马多夫仍能按时兑付“稳定收益”,进一步巩固了“稳健投资大师”的形象;随后,他与瑞士私人银行、西班牙国家银行等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建立合作;2007年,骗局规模达到峰值——SEC事后估算,马多夫管理的“账面资产”已达170亿美元,实际吸收的资金规模超500亿美元,受害者涵盖个人投资者、慈善机构、大学及对冲基金等各类主体。
2008年,这场维系数十年的骗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轰然崩塌。当年9月,市场流动性收紧,投资者纷纷要求赎回资金,而马多夫名下并无真实资产可变现,资金链彻底断裂。
12月9日,马多夫突然宣布“提早发放红利”,这一反常举动引发了担任公司高管的两个儿子马克·马多夫与安德鲁·马多夫的强烈怀疑;次日,马多夫向儿子们坦白了真相:“一切都是巨大的谎言,公司没有任何真实投资,只是一场庞氏骗局”,并承认已无力支付70亿美元的赎回款。当晚,儿子们通过律师向联邦当局告发了父亲的罪行。
2008年12月11日,FBI前往马多夫寓所将其逮捕,面对执法人员,马多夫当场承认“以不存在的钱支付投资者”,并坦言“已做好坐牢准备”。
这场世纪骗局的曝光,迅速震惊全球金融市场。当月中下旬,受害者规模陆续披露:西班牙国家银行风险敞口达3亿欧元、汇丰银行涉及10亿美元、瑞士银行业合计涉险50亿瑞士法郎、国际奥委会也遭受480万美元损失;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神童基金会”、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瑟尔的人道基金会等慈善机构,以及地产大亨祖克曼等个人投资者均遭重创。
更令人唏嘘的是,法国投资者德拉维莱切特作为骗局中间人,涉及14亿美元资金,因愧对客户,最终在纽约办公室割腕自杀。
2009年3月12日,马多夫在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承认了证券欺诈、洗钱、伪证等11项重罪,放弃了所有辩护权利;6月29日,法院判处其150年监禁——这是美国司法史上针对金融犯罪的最长刑期,同时开出1700亿美元的罚没单,没收其全部个人财产用于受害者赔偿。
骗局的追责并未止步于马多夫本人:2010年12月11日,在父亲被捕两周年纪念日当天,马多夫长子马克于纽约家中自杀,其律师称他是“父亲罪行的无辜受害者,长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2012年6月,马多夫的弟弟、公司首席合规官彼得·马多夫认罪,被判处10年监禁,个人财产也被全部没收;2014年9月,马多夫次子安德鲁因癌症复发去世,其生前表示,病情复发与骗局曝光后的巨大精神压力直接相关;当年12月8日,负责伪造交易系统的电脑程序员杰罗姆·奥哈拉、乔治·佩雷兹被判处2.5年监禁,法院认定其编写的程序是“骗局的技术核心”,专门用于生成虚假交易记录与财务报表;同时,长期秘书邦奇奥尔诺、运营总监邦维特等3名核心团队成员因证券欺诈罪,分别被判处6-10年监禁。
2021年4月14日,82岁的马多夫在北卡罗来纳州联邦医疗中心自然死亡,此时距其150年的刑期仅执行了12年。
为统筹全球范围内的追偿资金分配,2013年美国司法部设立了“马多夫受害者赔偿基金”,专门整合各方追讨资金与罚没资产。截至2024年12月30日,该基金完成了第十次也是最后一次分配,向4万名受害者支付了43亿美元;加上破产受托人皮卡德追回的147.2亿美元,总赔偿额达到190亿美元。
诉讼余波:十七载跨境法律拉锯战
世纪骗局落幕之后,围绕资金追偿与责任厘清的法律博弈并未随之终结。包括汇丰在内的一众金融机构,既因卷入骗局成为受害者,又因托管、销售等环节的责任争议沦为被起诉的对象,这场跨越十余年的诉讼拉锯战,成为了骗局余波中最漫长的篇章。
2008年骗局曝光后,汇丰很快被披露,其通过关联基金及客户托管业务卷入10亿美元风险敞口。
2009年3月马多夫认罪后,汇丰迅速向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提交索赔申请,加入由破产受托人欧文·皮卡德主导的资产追回程序。
而在积极追偿自身损失的同时,汇丰也因托管职责陷入了被诉的困境。2009年,赫勒德基金(Herald Fund SPC)在卢森堡法院起诉汇丰旗下子公司HSBC Securities Services Luxembourg(HSSL),指控其作为基金托管方未履行尽职调查义务,未能及时发现马多夫的虚假交易痕迹,为此提出两项诉求:要么归还25亿美元的证券及现金,要么支付含利息在内的56亿美元损害赔偿。
此后的2009-2024年,HSSL持续抗辩,案件陷入了长达16年的程序性拉锯。期间,汇丰在2025年中期财报中提示了“诉讼不确定性”,但并未计提专项准备。
10月24日,卢森堡最高法院终于针对这起诉讼作出了判决——驳回HSSL就Herald基金“证券归还申索”的申诉,同时接纳了其关于“现金归还申索”的上诉。这意味着汇丰在现金部分的索赔中无需承担责任,但仍需继续应对证券部分的相关争议。
三天后,汇丰发布公告正式回应这一判决结果,明确了后续的双重应对方案:财务层面,计划在2025年三季度业绩中计提11亿美元专项诉讼准备;法律层面,HSSL将向卢森堡上诉法院提起第二次上诉,聚焦证券部分的判决异议,若上诉失败,还将在后续诉讼中就“赔偿金额计算”进一步抗辩。
2024年,汇丰控股的净利润约为2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