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8 17:47:10 股吧网页版
【环球财经】警惕“AI依赖” 人机共生时代如何保持独立思考
来源:新华社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8日电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策划了全球首个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作者与论文评审的线上开放会议。主办方称,此次会议旨在创建一个“相对安全的试验场”,探索AI是否及如何能独立产生新颖的科学见解、假设与方法论等。

  如今,AI已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好帮手,但它同时也在提供一种“认知捷径”,让人们不用费力思考便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一开始只是查询信息、翻译文字,慢慢开始利用AI辅助写邮件、工作总结、研究论文,甚至进行重要决策……过度依赖AI,利用其进行“思维外包”,有可能让我们日渐丧失思维的主导权。

  人机共生时代,人类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呢?

  AI“思维外包”藏隐忧

  正如上述会议所探讨的,大模型、智能体等AI应用已在包括科研在内的多领域广泛赋能人类生产生活,促进学术研究和生产生活提质增效,但其带来的技术红利之下也暗藏隐忧。一些新研究显示,过度依赖AI模型或可引发“AI脑雾”,削弱工作动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长期使用AI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研究人员对受试者展开脑电图扫描后发现,与没有使用AI工具的人相比,长期使用AI大语言模型的人大脑神经连接数降低,影响语言和行为等层面。微软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生成式AI会削弱批判性思维能力,导致过度依赖,可能削弱人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人员认为,开发者在设计生成式AI工具时,应有支持用户提升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如提示需验证的场景。特别是在设计法律文书、医疗建议等高风险任务时,应强制弹出验证提醒(如“请核对AI引用的法规条款”)等,标注潜在风险,打破用户对AI“全知全能”的认知偏差。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吴苏青团队今年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发表的研究还显示,AI的应用带来认知需求的“空心化”。当AI完成工作的“烧脑”部分,人类仅剩机械性执行,工作沦为“被动填空”,就可能会导致心理疏离,丧失工作动力。这就要求企业、政府部门等部署AI时要“慢下脚步”,可先小范围试点、可控推进,边用边观察对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影响。

  人们为何“轻信”AI

  人们之所以愈加依赖AI,源自于近年来AI专业化能力和交互便捷性的飞跃:其生成内容的专业化程度,让不少人把它奉为专家,而对话式的交互方式让它好似一位学识渊博又无话不谈的“好友”,更易让人形成心理依赖和信任。

  如今,AI大模型“开箱即用”的便捷性,进一步降低了使用门槛。由于缺乏基本的AI素养教育,使用者对AI本身的技术缺陷认知不足,更容易“轻信”。英国高等法院今年6月就要求律师采取紧急行动,防止AI被滥用,原因是数份可能由AI生成的虚假案例引用被提交至法庭。而今年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牵头,“让美国再次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儿童慢性病报告也因使用了生成式AI内容而出现重大引用错误。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人员詹姆斯·皮尔逊说,AI显著推动了科研进程,如可用于绘制蛋白质结构、研发新型抗生素,还能加快文献综述等环节的进度等。但当AI产生的“幻觉”出现在论文评审或研究中时十分令人担忧,AI还可能带有其训练数据中蕴含的偏见,进而加剧种族、性别等不平等问题。

  “我们在使用AI的同时,把判断力也一起外包了,不再去验证AI给出的答案,不再去反思使用AI的过程。无条件接受AI给的任何信息,就会导致人的主观能动性下降,深度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也会随之退化。”科幻作家、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陈楸帆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建立思维的“AI缓冲带”

  未来,AI一定会更加深度嵌入我们的工作生活。在这个人机共生的新时代,与AI共处需要更智慧。美国AI教育公司Section 4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肖夫预测,未来10年,使用AI的知识型劳动者将分化为两类群体:“AI乘客”与“AI驾驭者”。

  “AI乘客”欣然将自身认知工作全权交由AI打理,短期内或因工作效率提升而获得认可。但随着AI能力的迭代,这些人终将被AI取代。而“AI驾驭者”则坚持主导AI的运作,把AI生成的内容当作初稿,对结果严格核查,有时还会关闭AI独立思考。

  “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学习和工作场景里,学会分辨哪些场景适合用AI,哪些场景需要人来进行有利辅助,判断和辨别AI给出的结果。”陈楸帆持同样观点。在他看来,人们应对自己的心智、认知掌握主动权,有意识地建立一个“AI缓冲带”,即面对新问题,先从自己的角度给出答案,再寻求AI的深化和扩充。

  “我们甚至还可进行‘对抗性生成’,即当AI给出跟自己观点十分契合的答案时,应有批判性思维去质疑,到底是我被AI所影响,还是AI在我的不断训练下,变得越来越趋同?我们是否能跳出思维惯性做出不一样的选择,给出AI没想到的答案。”他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