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大中矿业(001203.SZ)正式公告,湖南省临武县鸡脚山锂矿项目已获得自然资源部核发的采矿证。这是在新《矿产资源法》实施后,全国锂矿发证大整顿背景下,自然资源部颁发的首张锂矿采矿证,标志着大中矿业布局三年的锂矿全产业链项目正式进入投产倒计时。这一国家背书的荣誉,不仅提升了大中矿业在行业内的地位,更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公司价值重估的重要转折点。
国家背书,资源储量最大、开采规模最大,锂矿新龙头合规资源稀缺性提升
锂被誉为“白色石油”,是全球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动化进程加速,锂资源需求持续攀升,资源安全与供应稳定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报告,到2030年,全球锂需求预计将增长至目前的五倍以上。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生产和消费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加强锂资源开发利用,加快锂资源探矿增储和高效转化,提升关键原材料供应能力,成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当务之急。自然资源部在“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中指出,要重点加强锂等战略性矿产的勘查开发,构建安全可靠的资源供应体系。
与此同时,锂矿开发面临显著的合规性挑战。2025年7月,国家审计署对各地自然资源部门违规发放锂矿采矿证、部发锂矿企业超出采矿证证载矿种违规开采锂矿的问题进行全国性整顿。锂矿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矿产资源,其采矿证发证机关为自然资源部。江西、青海等多地锂矿项目因矿种不符、手续缺失等问题被要求停产整顿。根据相关文件要求,锂矿由自然资源部管理,而含锂矿则由当地相关部门负责审批。业内目前在产的云母类含锂矿、证载开采矿种大部分为陶瓷土、铌钽矿,在产盐湖证载开采矿种部分为钾矿,导致实际开采品种与证载信息不符。
7月17日午间,藏格矿业公告,其全资子公司藏格钾肥收到海西州自然资源局、海西州盐湖管理局下发的《关于责令立即停止锂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通知》(西自然资〔2025〕213号),要求立即停止违规开采行为并积极整改,完善锂资源合法手续。与此同时,宜春市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编制储量核实报告的通知》,要求宁德时代下辖的枧下窝陶瓷土(含锂)矿等8家矿山企业在9月30日前完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2025年8月,宜春地区产能最大的锂云母矿——枧下窝锂云母矿因采矿证到期停产。上述8家企业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完成后,如果论证主矿种为锂矿,将需向自然资源部申请采矿证。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储量评审备案到最终取得采矿证,需时约一年,在此期间,上述矿山面临因采矿证违规而停产的风险。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此次合规整顿影响国内锂资源供应超过全国总产能的10%。业内分析认为,合规化整改将成为行业未来半年的主旋律,手续完备、矿种登记清晰的合规锂矿稀缺性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拥有大规模、低成本、合规锂资源的企业将占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大中矿业鸡脚山锂矿作为备受自然资源部青睐、并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成果的超大型矿床,其矿石资源量达4.9亿吨,氧化锂储量131万吨(折合324.43万吨碳酸锂当量),成为目前经自然资源部备案资源量最大的锂矿。该矿的重大发现,得到了新华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广泛报道。
本次鸡脚山锂矿采矿证,开采规模为年产原矿2000万吨,按照业内回收率,可生产碳酸锂8万吨/年,也是自然资源部颁发的最大锂矿采矿证。除了锂资源外,该矿还伴生丰富的铷、钨、锡、铌、钽等战略性矿产。这些伴生资源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原材料保障,有助于进一步拓展矿产开发价值,打造“一矿多产”的循环经济模式,有效降低整体冶炼成本。
这座国家背书的“锂王”,在当前锂矿合规审核日益趋严的背景下,具备显著价值优势。
专业创新、一体化协同推进,极致降低成本,提升产业链话语权
从传统的铁矿石采选业务出发,大中矿业自2022年起战略布局锂矿产业,快速切入锂电上游领域。公司依托自身在矿山开发、资源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在短短三年内完成了资源的获取、布局及合规审批,展现出卓越的战略执行力和行业洞察力。
如今手握部发的首张锂矿“王牌”,标志着大中矿业开启了“铁锂双轮驱动”的战略性转型。叠加其在硫酸法提锂新工艺中试成功,这家“转型不转行、创新在本行”的专业矿业公司正在自上而下地推进锂电产业布局,节奏清晰、落地可盼,未来有望增强产业链定价主导权。
业内分析认为,大中矿业凭借“低成本、大规模、高合规性”的优质锂矿资源,实现采选冶一体化产业链自主可控,加上技术突破,已构筑起锂产业链核心护城河。
大中矿业在矿山开发环节实现多项技术创新,显著降低开采成本。公司在业内首次采用盾构机技术建设采选运输隧道,全长7.3公里的隧道全面贯通。这一创新不仅大幅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缩短了项目工期,还减少了传统燃油运输车带来的环境污染。
针对鸡脚山锂矿埋藏浅、矿体厚度大的特点,大中矿业结合实际开采条件,采用现代化露天开采工艺,配备大型化、自动化采掘设备,采矿成本较传统地下开采显著降低。同时,公司采矿团队均为自营团队,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
在选矿环节,公司借鉴铁矿经验,通过强磁预选工艺可抛除85%废石,仅需对15%的富集料进行浮选,大幅降低了选矿成本。铁锂云母单体解离度达86%以上,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可将氧化锂品位提升至2.3%,选矿回收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选矿厂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管理。通过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参数,能耗较传统选厂大幅降低,进一步增强了成本竞争力。
技术突破上,公司自主研发的硫酸法提锂新工艺(锂渣无害化综合提锂技术)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一是将锂资源综合回收率从传统工艺的75%~80%大幅提高至90%;二是成功攻克锂渣处理的环保难题,锂渣产生量从传统工艺的40万~50万吨/万吨碳酸锂降低至20万吨,减量超过50%;三是实现了钨、锡、铌、钽、铷、钾等伴生有价元素的同步回收。
同时,该工艺产生的锂渣毒性指标全面达标,达到国家一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标准,可直接用于建材、陶瓷、水泥等领域,实现资源二次利用。据媒体报道,锂回收率的提高将使得原料成本大幅降低,大中矿业新工艺可使每生产1吨碳酸锂,节约锂云母精粉约2.5吨,以上海有色网2.3%品位锂云母精粉市场价格计算,相当于降低每吨原料成本约3000元,拥有显著竞争优势。
通过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模式,加强对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升项目经济性,公司提锂综合成本可媲美优质盐湖和锂辉石提锂项目,建立强大的成本竞争护城河。
与国内很多其他锂云母矿不同,大中矿业湖南鸡脚山锂矿完整的“采选冶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在上游采矿环节,公司通过规模化开采和技术创新降低原料成本;在选矿环节,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冶炼环节,通过技术突破实现资源综合回收和成本降低。
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不仅保障了原材料稳定供应,还可根据市场价格灵活调整上游产品品位,实现回收率和成本的最优匹配,实现效益最大化。
大中矿业凭借稀缺资源储备、低成本提锂技术及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已在锂行业新一轮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在资源稀缺性、合规要求不断提升、产业链竞争日趋综合化、反内卷信号产业优化趋向的背景下,公司有望持续提升在锂电上游领域的话语权,成为“自有资源的供应商”,为其长期稳定发展和价值增长打开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