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成长层“迎新”,未盈利股上市通道越来越通畅。一般的PE估值法对未盈利股并不适用,对于未盈利股重点关注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等方面,以审慎的态度布局,或许会有不错的投资收益。
传统PE估值法以净利润为核心指标,但未盈利企业往往处于技术突破期或市场培育阶段,短期财务数据难以反映其真实价值。若简单以市盈率衡量其估值,极易错失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标的。例如寒武纪多年以来一直处于业绩亏损状态,直至最近几次财报才扭亏为盈,但未盈利之前寒武纪的股价已经持续走高,说明部分未盈利公司可能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投资未盈利股需建立动态评估框架,将技术成熟度、市场空间、团队执行力等非财务指标纳入核心考量范围。
未盈利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技术能否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投资者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审视。其一,技术独创性,即是否解决行业痛点或开辟新的赛道;其二,专利布局的完整性,包括核心专利数量、技术覆盖范围及防御性专利储备;其三,产业化路径的清晰度,例如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转化周期、供应链配套能力及客户需求匹配度。这些非财务数据才是未盈利公司的核心价值。
研发投入是未盈利企业维持技术领先性的“生命线”。投资者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关注。一是研发投入的持续性,即企业是否将营收的较高比例用于研发,且能通过融资或政策支持保持资金链稳定。二是研发效率,包括研发投入产生的专利数量、技术迭代速度及跨领域应用能力。这种高投入、强技术、广应用的正向循环,是判断企业成长性的重要依据。
通常而言,投资未盈利股需要注意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度。由于未盈利股票的风险较盈利股票更高,所以需要更高的收益预期作为补偿。一方面,投资者需规避技术路线模糊、管理层频繁变动、过度依赖外部融资的企业。另一方面,投资者可通过多家持股从而分散投资风险,可以构建包含不同技术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未盈利股票组合。
实际上,未盈利股票投资本质上是用当下的资本换取未来的技术红利。它需要投资者具备长期思维,既能忍受短期波动,又能通过深度研究从而识别真正具有超预期增长潜力的上市公司。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未盈利股上市通道的畅通将吸引更多优质创新企业登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投资者只有真正识别到未盈利股票的内在价值,才能进行成功的价值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很难满仓低价买到未盈利股票中的明星股,全仓下注未盈利股票不是价值投资,而是一场豪赌,风险系数极高,而分散投资多个高科技领域的优质公司相对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