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名单正式对外公示,作为中国金融业唯一的部级科技类奖项,金融科技发展奖(下称“金发奖”)代表了金融行业最高的科技荣誉。
整体来看,今年的金发奖共涉及290项获奖成果,其中包括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获得115项奖项,涉及58家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银行、11家股份制银行、24家城商行、7家农商行、2家农信社、3家民营银行、1家外资行以及一家科创银行,覆盖自主可控、业技融合、数智化转型、风险防控等领域,既体现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硬科技”实力,也彰显了AI时代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活力。
本届金发奖290项共涉及特等奖1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03项、三等奖148项、专项奖“微创新奖”20项。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原“银行科技发展奖”升级为“金融科技发展奖”以来,本届金发奖首次出现特等奖,由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钞设计制版有限公司、西安印钞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多功能激光雕刻钞券制版系统研制”项目获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18项一等奖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9个席位,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工商银行成为唯一一家2个项目获得一等奖的金融机构。
梳理银行业获得一等奖的项目来看,多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硬科技”工程。如农业银行“数智驱动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建设实践”、工商银行“金融行业人工智能全栈安全风险检测平台建设和应用”、建设银行“主机核心银行系统全面下移工程”、中国银行“IT架构全面转型战略工程项目”、邮储银行“数智驱动的大型银行分布式公司业务核心系统”、中信银行“基于云原生的金融级技术中台体系建设(苍穹工程)”以及浦发银行“信用卡核心系统重构及分布式建设项目”,仅交通银行获奖项目聚焦具体业务场景,其“普惠金融零售业务新模式及生态体系建设”项目获得一等奖。
综合所有获奖名单来看,若将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开发项目统计在内,国有大行科技表现亮眼,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家国有银行分别拿下6个奖项,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分别拿下5个奖项,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拿下4个奖项。
记者注意到,在本届金发奖获奖项目中,“智能”二字频繁被提及,共计出现67次;“AI”出现15次;“大模型”出现28次。
不同于以往市场对银行业“银行规模越大、科技能力越强”的印象,本届金发奖获奖名单中,多家中小金融机构收获颇丰,在AI加持下创新项目频现。
青岛银行、湖南银行、徽商银行、甘肃省农信社分别有2个项目获奖。这几家获奖的中小银行实践项目,多为具体业务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如青岛银行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两个项目,分别聚焦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产品管理与创新平台,以及基于内评驱动的信贷风控数智化转型;湖南银行聚焦基于人机协同的信贷智慧尽调系统建设及应用、新型一体化数智基座;徽商银行聚焦数智化信贷体系赋能乡村振兴产品创新、基于多元大模型底座的金融智能体中台建设与实践;而甘肃省农信社作为唯一一家两个项目获奖的农村金融机构,则是聚焦智能客服及远程银行系统、智能风控平台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