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10月28日,西子洁能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办成立70周年庆典大会,大会主题为“70年‘能’在一起”。这家从杭州锅炉厂起步的制造企业,历经七十载发展,已成长为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清洁能源装备供应商。
西子洁能总经理刘慧明在庆典致辞中强调“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第一管理”。这一理念贯穿于公司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第一台余热锅炉,到如今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装备,西子洁能始终坚持“零点一丝不苟、万万无一失”的质量标准。
这一质量理念获得了多方认可。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大国工匠高凤林在致辞中表示,西子洁能“质量管理是第一管理”“人人都是质量人”的理念及“零点一丝不苟”的行为准则,为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通过视频致辞指出,西子洁能是中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典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原局长崔钢则认为,公司始终以安全为生命线,以标准为高质量发展基石。
西子洁能的技术发展路径,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历程。在首台H级HRSG巴基斯坦9H项目中,公司凭借自主知识产权打破技术垄断,打造了当时全球容量最大的联合循环电厂装备,填补了亚洲在H级余热锅炉领域的空白。
在绿色能源领域,首台亚临界级煤气炉瑞丰钢铁项目将发电效率提升至42%,年减排二氧化碳70万吨,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首台光热电站德令哈项目则展示了公司在储能领域的技术实力,通过核心熔盐储能技术,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2万吨。
核电装备是西子洁能另一个重要技术突破领域。从岭澳一期核电四器项目到太平岭核级项目,公司逐步夯实了在核电装备领域的基础。其中,岭澳项目攻克了66项技术难关,获得“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奖;太平岭项目则是公司获得核级制造许可证后的首个订单,标志着正式进入核级高端装备市场。
经过七十年的发展,西子洁能已建立起全球化的业务布局。据披露,公司累计生产节能环保余热锅炉3300余台,年减排二氧化碳1.78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这一数据凸显了公司在环保领域的贡献。
市场对西子洁能的认可也体现在持续的业务合作上。在庆典现场,公司签署了四项重点合作项目:与天瑞集团合作的绿色智能低碳环保装备升级项目,推动煤化工产业绿色转型;与北京中日联合作的焦化行业创新项目,解决全球焦化行业核心痛点;与斯里兰卡LTL集团合作的KERA三期350MW联合循环电站项目,巩固在海外能源装备市场的地位;与青岛华丰伟业签署的海外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拓展全球电力工程服务市场。
西子洁能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工匠精神”始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庆典现场,西子机电学校的新生向陈有生、俞如良、王水福、蒋兴权、於惠民、葛小青六位全国劳模及家属代表献上鲜花,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匠心接力”。
公司通过设立劳模工作室、推行名师带徒、开展技能比武等方式,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截至目前,西子洁能已培育出6名全国劳动模范、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一大批省市劳模、工匠。这些技术人才在9H级燃机余热锅炉的焊接工艺突破、熔盐储能设备的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庆典同日,由西子洁能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也正式启动。32岁的西子洁能容器车间冷作工冯长烁作为选手代表宣誓,展现了新一代技能人才的成长。
西子联合董事长、西子洁能实控人王水福在发言中表达了“三个感谢”:感谢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感谢海内外客户的长期信任,感谢几代西子人的接续奋斗。他提出要坚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创新发展”,并希望西子洁能“坚持再活下一个30年”,实现“百年西子”的目标。王水福还特别表示:“希望再过10年,西子洁能80周年我再参加。”
西子洁能董事长王克飞在发言中回顾了公司七十年的技术发展历程。他特别提到1955年建厂时的24名创始成员,其中包括周熬琪等老一辈创业者。从陈有生老厂长带领杭锅搬迁至打铁关,开始自主生产第一台工业锅炉,到如今成为清洁能源装备的领军企业,西子洁能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技术创新之路。
从1955年为重工业建设“添砖加瓦”,到如今为全球“双碳”目标贡献“中国力量”,西子洁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弱到强的缩影。在庆典尾声,西子机电学校的学子唱响《西子奋斗之歌》,而“2055年,人民大会堂再会”的约定,则表达了企业向百年目标迈进的决心。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西子洁能表示将继续聚焦清洁能源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在“为人类改善环境”的企业使命指引下,参与全球能源结构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