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10月2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和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园成功举办。
本届大会以“全链创新领航绿色变革未来”为主题,同期举办的首届ESG国际博览会作为ESG实践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与技术交流平台,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70个主体参展,集中呈现了各领域ESG实践的创新成果。
“国麦振兴”打造供应链履责新样本
在10月24日召开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主论坛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发布,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国社科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共同支持,责任云评价院提供学术支撑的《2025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作为国内ESG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成果,为行业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本次评选中,由华润集团选送的《ESG治理跃迁赋能高质量发展,三级穿透体系驱动全链条价值创造》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度ESG卓越实践”年度案例。其中,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啤酒”)以在“国麦振兴”战略行动中的践行,为增强中国啤酒产业链韧性、推动国产原料自主可控提供了助力,用实践探索出一条“绿色兴农、产业富民”的路径。
面对我国啤酒产业原料大麦长期超90%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困境,华润啤酒发起“国麦振兴”战略行动,通过构建“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种植基地”的协同模式,系统性推动国产啤麦从育种、种植到酿造的全链条升级。项目实施以来,已在内蒙古、西北、江苏三大优势产区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20000亩,其中“扬农啤14”品种更创下亩产767.5公斤的高产纪录,多项麦芽品质指标已接近或超越国际水平,显著增强了中国啤酒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国麦振兴”亦展现出广泛的社会效益。项目通过“优质优价”订单农业机制,提升高质量麦芽收购价格,带动种植农户实现增收,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集群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024年底,首款采用100%国产麦芽酿造的啤酒“垦十四”成功上市,标志着项目打通了从“麦田到酒瓶”的全链路闭环。该产品不仅完成了国产啤麦品牌化的重要破局,更成为中国啤酒产业链协作与ESG实践深度融合的里程碑之作。
此外,基于在ESG领域的持续深耕与系统推进,华润啤酒再度荣登“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2025)”榜单,排名较去年提升20名;并在今年首次增设的“中国ESG上市公司央企先锋100(2025)”榜单中位列第34名,展现出公司在ESG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与作为央企的责任担当。
绿色与责任并重
作为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届ESG国际博览会于大会同期举行。华润啤酒在华润集团统筹的联合展区中,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全面呈现了公司在绿色制造、乡村振兴、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在“绿色低碳”方面,华润啤酒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践行绿色理念”为核心,系统展示了公司在包装环节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全链条减碳路径:“轻量化玻璃瓶”项目令单个330ml瓶重减轻40g,全量应用年减排二氧化碳可达5.46万吨;“可洗不干胶标签”从源头上解决了瓶体残胶与溶剂污染问题,助力玻璃瓶循环利用,年减碳约9500吨;“无酪素水性贴标胶”与“聚烯烃封箱胶”等新材料的应用,实现碳足迹分别降低85%和14%,也显著减少了水资源与能源消耗。这些具体数据背后,是华润啤酒将绿色理念融入产品生命周期的切实行动。
在“国麦振兴”展区,华润啤酒以“一‘麦’相承,共酿美好”为主题,生动演绎了从育种到酿造的全链路协同成果。项目依托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从国家种质资源库2万份麦种中万里挑一,历经两年筛选出13个优良品种,并借助分子标记精准育种等前沿科技,持续提升国产啤麦品质。种植环节联合地方农垦,以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四化”模式建设种植基地,并通过“订单农业+优质优价”机制,使农户实现亩均收益提升15%。现场重点展示的首款100%国产麦芽酿造的“垦十四”啤酒,以其纯正风味与本土特色,赢得了参观者的广泛好评。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国麦振兴”提升供应链韧性与助力乡村振兴,到“绿色低碳”实践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华润啤酒正以系统化、创新化的行动,诠释新时代央企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