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有大行到金融科技公司,从智能风控到财务自动化,金融业正在加速AI定制化部署,在此背景下,AI将如何重塑金融业务价值,已成为“2025外滩年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阿里云公共云事业部副总裁、新金融行业总经理张翅日前在外滩年会阿里云专场“FinAI金融大模型前沿创新论坛”上指出,金融与AI的融合发展经历了三个层次的演进:
第一层是数据治理与知识化。在云时代,数据平台建设是核心。金融机构在数据质量治理方面进展不一。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正积极推动数据的分层分类治理,并探索通过AI实现智能化管理。从模型的角度看,数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开市场数据,如金融资讯与产品信息,应开放给企业使用,以提升服务效率;另一类涉及客户隐私数据,如账户、交易记录等,需由银行内部管理,用于个性化产品设计。数据的分层分类是AI大模型的基础,部分数据平台正升级为知识平台,以实现与模型的协同迭代。
第二层是垂直模型发展与风险控制。金融行业正朝着垂直领域模型发展,如信贷、理财、养老等。然而,模型在融入新数据与算法时,可能产生幻觉率上升、能力下降或新的风险漏洞。因此,模型训练需重点关注金融工具调用、多模态推理及个性化服务能力。例如,金融机构正将投资教育融入日常资产分析,结合用户情绪与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此过程中,需引入评测体系与强化学习手段,将监管规则嵌入模型,确保风险可控。
第三层是安全体系与全栈AI协同。大模型的安全机制日益重要,金融机构开始引入安全围栏等技术,构建用户交互、数据供给与模型生产的安全体系。底层算力与模型表现密切相关,金融机构需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优化算力使用。例如,模型量化虽可节约算力,但可能引发精度丢失问题,需谨慎评估。未来,金融行业需进一步明确AI与人的责任边界,制定相关标准,以应对AI伴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