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机构认为,《建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先进制造业地位凸显。优化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性,将在“十五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持续显现。
先进制造业地位凸显
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建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进一步明确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机构表示,全球科技产业合作与竞争格局进一步演化,先进制造业酝酿新机遇。诚通证券研报分析称,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保持其合理比重,旨在将制造业增加值维持在合理区间,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先进制造业地位凸显。中银证券认为,先进制造业是未来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建议》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更加清晰,将在未来5—10年催生数个巨大的新市场。浦银国际研报称,高端和先进制造业有望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建议关注半导体产业链、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新药与生物科技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产业发展方向更加具体明确,战略引领作用凸显。未来商业卫星产业将真正迎来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发力的时代,产业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建议》明确,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增强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强化标准引领、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重点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
华龙证券研报称,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需求旺盛,企业级软件和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日前表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举措,这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和民生红利。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建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建议》明确,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监管方式,发展创业投资,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独角兽企业。
平安证券认为,“十五五”时期,储能、氢能、固态电池三大方向具备景气度和想象空间,值得关注。例如,氢能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后续在政策支持下全产业链项目有望有序落地,发展空间广阔。固态电池是支持低空经济和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力,产业化稳步推进,前景可期。
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建议》中一系列围绕未来五年具体产业领域的部署,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