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琼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金融业取得长足发展,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其中,银行业是金融服务主体,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抢抓机遇,非银金融机构等广泛参与,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和服务特点,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
董希淼认为,应以开放包容的精神,逐步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金融机构体系和服务网络;进一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主力军作用,构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企业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多层次、差异化金融体系,避免抛“小”追“大”、脱“实”入“虚”,避免大型机构过度下沉给中小机构带来“掐尖”和“挤出”效应。
“应重视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的作用,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准确定位。”董希淼表示,中小银行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之间有着天然的相容性,中小银行还有大量机构网点分布在县域和乡村,是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银行、提升金融供给质量,有助于填补我国大型金融机构难以顾及的市场,从而优化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改善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均衡等状况,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特别是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的能力。
董希淼建议,采取措施防范大型银行非市场化过度下沉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挤出效应”,推动中小银行真正成为多层次、广覆盖银行机构体系的重要部分。中小银行也应扬长避短,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差异化定位。
《建议》提出,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对此,董希淼表示,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并为实体经济提供坚实支撑。一个自主可控、高效安全的金融体系,不仅能更好地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还能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为完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贡献中国智慧。对个人与企业而言,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意味着更便捷的支付体验、更多元的投资渠道以及更易获得的各类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