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春枝10月28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共建生态:深化金融与科创产业全球协同发展”企业家圆桌论坛上作主题发言时表示,具身场景正从“概念验证”走向“商业落地”。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春枝
在李春枝看来,具身智能的发展正在从“能动”迈向“好用”,从“功能实现”向“智能好用”演化。如何让机器人像人一样,在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和任务时,能理解、会思考、可应变。其中,“大脑”与“小脑”的协同进化,成为关键的技术方向之一。
“我们自主研发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形成大小脑协同的分层架构,‘大脑’是认知与决策的中心,它让人形机器人能够听懂人类的自然语言,并自主规划出完成任务的最优路径;而‘小脑’,则是精准控制的枢纽,它确保了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都稳定、灵巧且可靠,具备‘一脑多机、一脑多能’强大的泛化能力。”李春枝说。

她进一步表示,具身场景正从“概念验证”走向“商业落地”,处在“商业爆发的前期”。她坦言,技术的价值,最终必须由市场来折射。在工业制造、物流仓储、特种作业等存在劳动力缺口、高重复、高强度、高风险等场景领域,人形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综合考虑效率、安全与韧性的选择之一。未来3年至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从“演示可行”到“商用可靠”的关键窗口期。
此外,“开源协同”生态构建驱动具身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李春枝表示,具身智能的产业链条极长、技术复杂度极高、涉及多个行业方向领域,开放协同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据她透露,公司已将自主研发的通用机器人平台“具身天工”、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以及一系列核心数据集有序开源,并且牵头制定行业标准,与多方携手,将技术的“领先性”,高效地转化为产业的“先进性”
“技术复杂度高、产业链条长,商业化路径需要持续探索。在这个未来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实践过程的,需要全球产学研以及各界的持续协作,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李春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