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召开2025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通报2025年三季度四川金融运行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8月末,四川省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
截至8月末,全省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04亿元,同比增长36.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5.7个百分点。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
8月末四川“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9月末,四川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存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多增2053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长16.0%,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别高27.3个和16.3个百分点。
9月末,四川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2.80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居全国前列;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05万亿元,同比多增923亿元,已达到2024年全年贷款增量的88.6%。
8月末,四川省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其中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增速快于各项贷款。
9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0%,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1.7%;住户消费贷款(除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4%,增速较6月末高0.3个百分点。
9月末,全省实际投向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8%,其增量占全部中长期贷款增量的22.9%;实际投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
此外,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9月,四川省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79%、3.77%和3.14%,同比分别下降47个、49个和19个BP(基点),居民和企业贷款利息负担进一步减轻。存量贷款利率持续创历史新低,9月已降至3.87%,同比下降46个BP。
四川银行业已建成适老标准化网点1.3万个
四川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对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服务银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通报,结合全省银发经济发展特点,当地制定了《四川省养老金融“银龄增辉”专项行动方案》。围绕银发经济发展、养老备老群体、适老化金融服务、银龄消费者金融权益保护四个方面,统筹实施开展四大专项行动,力争到2028年基本建成精准高效、特色鲜明、普惠可及、持续发展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选择在银发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成都、攀枝花、凉山、巴中四地,开展养老金融创新试点,探索打造“核心引领—区域联动—全域辐射”的梯度推进格局,为金融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金融支持方面,截至9月末,四川省22家银行机构已发放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与养老贷款47.6亿元。
此外,四川省金融机构还创新打造了20余款“银龄”系列专属信贷产品。针对养老服务机构“轻资产、缺抵押”瓶颈,创新推出“床位收费权质押增信”服务模式。截至8月末,全省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04亿元,同比增长36.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5.7个百分点。聚焦居民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持续丰富养老金产品和服务,实现商业养老金累计交费33.5亿元。
基础服务方面,截至9月末,四川省已建成适老化示范网点218家、标准化网点1.3万个,实现了全省银行网点的全覆盖,老年人的金融服务体验感和便捷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针对农村老年群体,结合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巩固优化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农村老人提供养老金查询、存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目前已覆盖省内所有行政村。拓宽农村地区居民投资渠道,提升农村老人购买国债便利化水平。截至9月末,全省乡镇以下地区销售国债金额达31.3亿元,同比增长20.3%。
此外,还配合省级相关部门加强涉老非法金融活动的防范和打击力度,建立完善涉老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养老机构预付资金的全流程监督和管理,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加强老龄群体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推动金融机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