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天津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宇龙已回京担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
主持建设偿二代标准
公开资料显示,赵宇龙1970年10月生,四川南充人,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1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历。
博士毕业后,赵宇龙进入原中国保监会,至今已在金融监管系统工作二十多年,历经多个核心岗位锻炼。
具体来看,赵宇龙历任原中国保监会财务会计部财务监管处(综合处)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深圳保监局党委委员、局长助理、工会主席,原中国银保监会财会部(偿付能力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务。
2022年3月,时任原银保监会财会部(偿付能力部)主任的赵宇龙离京出任原天津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后,赵宇龙继续担任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天津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直至此次调整。
据了解,赵宇龙在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精算、会计、税收、风险管理、资本工具创新等领域具有行业公认的很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监管经验。上海财经大学网站介绍,赵宇龙主持了中国保险业历次重大会计制度变革,使中国保险会计制度站在了国际领先地位。此外,赵宇龙还受命主持建设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偿二代)。
2016年,时任原中国保监会财会部(偿付能力部)副主任的赵宇龙被英国精算师协会选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荣誉精算师。
赵宇龙的专业见解不仅体现在保险监管技术上,还表现在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上。
他认为,保险业财会工作要体现“两个专业”,即保险专业性和会计专业性,既要解决现实中痛点难点问题,也要研究前瞻性、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
在2021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财务会计专业委员会会议上,赵宇龙提出,财会专委会要在多个方面积极思考,发挥更大作用:
保险要支持科技强国,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绿色金融;要开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风险管理研究,推动数字化转型;要积极参与国际化沟通交流和互动,提升国际化水平,拓展工作视野。
他还强调要开展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并组织开展偿二代二期工程的全行业培训工作。
促进区域协同与服务实体
担任天津金融监管局局长后,赵宇龙积极践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京津冀三地金融监管局联合签署了京津冀金融监管协同合作备忘录,建立了推进京津冀金融监管协同工作的三项机制:轮值组织机制、定期磋商机制以及工作汇报和联合发文机制。
其中,定期磋商机制推动金融服务落地见效。天津金融监管局指导天津市银行业协会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金融服务联盟,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服务重大项目。截至2024年6月末,天津辖内银行机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贷款余额6800亿元,比年初增加530亿元。
在通过创新监管思路,引导金融资源更精准地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天津金融监管局联合天津市科技、工信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试点。
赵宇龙表示,天津金融监管局建立了科技创新企业、银行信贷产品、天津本地投资机构和差异化管理四张清单,引导在津银行保险机构围绕天津重点产业链,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搭建以天开园为核心的“1+N”试点辐射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科技创新企业清单内天津科创企业超18000家,已有26家银行创设科技创新要素增信产品;银行信贷产品清单的金融产品自选小程序“津惠通”则系统归集了全辖40多家银行的300多款科技创新信贷支持产品。
天津金融监管局发布了首批20家天津本地投资机构清单,支持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贷款+外部直投”联动方式,解决成立3年以下的初创企业融资堵点问题;差异化管理清单设置了授信审批、产品创设、考核激励共11个监测点位,建立试点工作台账,监测试点金融机构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举措及其效果,推动金融机构在各自细分的产业赛道和企业生命周期赛道内,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探索可复制、易推广的试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