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茅台共同主办的“天地位育”2025赤水河论坛上,各大酒企、产业专家齐聚一堂,共话中国白酒未来发展。
主论坛上,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指出,当下中国酒业乃至世界酒业都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升维的深刻转型,意味着竞争不仅是销量和价格的竞争,更多是围绕产区、文化、服务等综合价值的竞争。随着“态度+价格+选择”三理性时代的到来,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个性化和健康化,追求风味的个性化与沉浸式体验,行业呈现出新的变化和趋势,特别是消费场景和价格体系正在面临着重构。
对此,他从消费重构、文化重构、科技重构三个方面对酒业趋势和破局思路进行了分析。
在消费层面,何勇表示:“当前酒业面临的困境,既不能简单归因于消费者缺乏购买力,也不能归咎于年轻人不爱喝酒。”
他引用两组数据佐证这一观点:“2024年,居民存款达302万亿元,同比增长6.3%;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存款12.73万亿元。2025年,露酒市场表现火爆,销量增长40%,价格提升30%,新增消费人群超千万,其中不乏年轻消费者。”
因此,酒的品质表达方式需要重构,消费也正在重构,消费者不再为“感情深,一口闷”买单。白酒消费已从传统的社交分享场景转向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白酒需要以更自由、更个性化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何勇认为,中国酒业本质上是“品质+文化”的产业。在“品文化、品价值、品生活方式”的3.0创意新时代,中国酒应当重构以感恩互敬、分享表达、利他为主并兼顾悦己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何勇强调,白酒行业需要通过讲述历史积淀、文化底蕴、产区特色和标准体系等故事,清晰地向消费者阐释什么是好酒。
在科技方面,智能酿造和AI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传统经典产业焕发新活力。在风味研究领域,白酒产业可以借助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实现对酒体风味轮廓的定向设计与精细调控;从智能酿造到区块链溯源,从消费行为分析到AI精准营销,科技赋能已贯穿酒业全流程。行业应加大力度构建数据化、可视化、可感知的品质话语体系,用科学表达替代经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