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窦世平)北京金融法院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10月28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金融发展的创新、变革和重塑”金融法治平行论坛上共同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私募投资基金变更管理人(2025年修订)》与《私募投资基金典型案例》。这是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与北京金融法院聚焦管理人失联失能引发的行业堵点、难点问题同向发力、协同治理的重要成果。
随着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私募基金管理人优胜劣汰加速,部分机构失联失能等问题引发基金治理与清算难题,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为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新“国九条”工作要求,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北京金融法院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协同联动,从司法保障和自律监管方面共同研究破解失联、失能管理人引发的基金清算和治理僵局。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和北京金融法院的支持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系统构建变更管理人的规范路径,完善投资者救济途径,完成了《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私募投资基金变更管理人》的修订。
北京金融法院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审判树规则、协同促治理”理念,聚焦管理人失联失能引发的行业堵点难点问题,发布“投资者代表诉讼”和“清算执行创新”两个典型案例,为相关机构的有序出清及存量基金风险的化解提供司法实践支撑。其中,“某投资者诉某银行案”,法院明确支持投资者通过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授权代表诉讼的维权方式,明确该方式在管理人失联且难以更换情形下的正当性与可行性,破解“无人履职”困境;“某投资者申请强制执行某基金公司仲裁执行案”,允许申请执行人以提供担保的方式实现债权,既保障其合法权益,又兼顾基金潜在债权人利益,为破解“清算僵局”导致执行困境探索新路径。
据介绍,成果充分体现了金融司法与自律监管的协同联动,是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的具体实践。北京金融法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继续加强金融法治协同,持续推进私募基金行业“源头治理”走深走实,助力塑造一个更加规范、透明、有活力的行业生态,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持久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