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部经济总量第一省的“南北之争”,谁执牛耳?
近两年来,湖北的经济总量不断逼近河南,对后者的中部经济第一大省地位发出挑战。但随着2025年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南北”经济差却再度被拉开。
河南拒绝被超越的背后,展现了这个省多个经济领域“三军用命”的决心;另一方面,安徽近几年也强势崛起,尤其是其外贸表现抢眼——2025年三季度末继续稳居中部外贸第一省。而从整体看,中部地区正在改变其“不沿边、不靠海”的固有对外形象,随着交通条件的提升、地区产业的升级,一个“新沿海”中部地区正在崛起。
“南北之争”
到2025年末,河南很可能依然是中部地区的经济第一大省。因为根据三季度经济数据,河南经济总量为48867.57亿元,湖北为44875.62亿元,两省差距3991.95亿元,与2025年上半年相差的2041.19亿元相比,两省的经济总量差距接近翻倍。但在细分领域,两省的争夺仍处于白热化。
看工业——2025年前三个季度,河南规上工业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湖北则连续两个季度未突破8%。
具体来看,三季度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湖北增长7.7%;上半年和一季度,河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和8.8%,湖北同期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7.9%和8.1%。
看消费——从2025年二季度开始,河南的消费开始发力,增速由一季度的落后湖北转为领先湖北。
2025年一季度,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7.3%,超河南0.2个百分点,但上半年结束时,河南反超湖北0.3个百分点,到三季度末,河南的对比湖北的优势已经拉开到1个百分点。如果把时间尺度拉大到2024年,河南的消费增速除一季度落后湖北外,2024年上半年、三季度及全年增速都快速湖北。
看外贸——河南外贸连续多个季度两位数增长,湖北外贸则保持高歌猛进。
2024年,湖北外贸总值不仅首破7000亿元,且9.6%的增速也位居中部第一。2025年,湖北外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的增速分别达到16.6%、28.4%和25.3%。尽管河南在2024年全年的外贸增速仅增长1.2%的背景下,2025年前三季度触底反弹,尤其是第一季度28.0%的增速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但二季度后,其增速不及湖北,上半年和三季度河南的外贸增速分别为28.0%和18.7%。
安徽外贸实现从追赶到超越
在河南的经济总量与湖北竞争激烈之时,中部的另一个省也在强势崛起。
2023年,河南外贸进出口总值8107.9亿元,实现了在中部连续12年排名第一位的佳绩。但在同一年,安徽的外贸总值达到8052.2亿元,与河南的差距仅55.7亿元。要知道,2022年安徽外贸总值与河南的差距还有993.5亿元。一年时间,安徽强势追回约938亿元。
更重要的是,虽然2023年河南外贸总值排名中部首位,但外贸增速中部排名第一的是安徽。“安徽速度”在2024年开年便再次实现超越——继2023年上半年外贸总值反超河南后,2024年一季度再次反超后者登上中部第1,而这一优势也保持到2024年末,安徽成为中部外贸第一省,成功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

2025年,安徽的优势未减,逐渐拉开与河南差距。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安徽外贸总值分别超出河南110.7亿元、460.1亿元和830.7亿元。
安徽外贸的崛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即该省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受到追捧。如2024年,安徽省出口自主品牌商品3080.8亿元,同比增长16%,占出口总额的53.1%,占比居全国首位。
反观河南,自2021外贸总值超过8000亿元后,河南一直在此区间徘徊,因此在2025年末,摆在河南面前的问题,则是能否实现外贸总值的再次跨越,顺利突破9000亿。
中部多省打造“新沿海”高地
近几年,在西部多省市依托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改变经济地理格局之时,中部多地也在着手打造“新沿海”——这一概念并非地理意义上的靠近海洋,而是依托交通条件的提升、地区产业的升级,而实现经济地理格局的改变。
如早在2022年,湖北就提出要打造内陆“新沿海”,健全国际物流通道;2025年1月,河南在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推动“中部便捷出海水运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标准实施出海水运大通道交通强国试点,提升区域内河航运一体化发展水平。此外,安徽也重点依托芜湖港,提升港口、航道能级。
从目前情况看,中部的通道建设成效显著,以湖北为例,2025年前三季度,鄂州花湖机场货运航班量居全国第4,货邮吞吐量增长58%,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增长1.4倍,拉动湖北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
而中部地区“新沿海”通道建设的背后,是各省产业与全球“接轨”的步伐加快,尤其是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中部外贸的新增动力。如河南在2025年的前三季度,全省出口“新三样”产品204.2亿元、增长162.4%,其中出口电动汽车187.3亿元、增长262.1%。
从未来看,中部各省仍将围绕经济总量、外贸等的排名展开激烈竞争,但随着对外交通格局的改变、相关产业加速嵌入国际供应链关键环节,中部地区正从“地理内陆”跃升为“开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