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每年双11都是电商行业的“压力测试场”,也是新技术落地应用的“练兵场”。2025年双11期间,从爆品选品、直播复盘到客服舆情处理,人工智能不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的“噱头”,而是深入电商全链路的“基础设施”。
10月27日,在一场聚焦AI赋能电商行业的分享会上,数位行业人士的实战案例,揭开了AI对电商行业的深度改造。从内容生产到数据决策,从流程管理到跨域协作,AI正突破工具属性,成为重构电商经营逻辑的核心力量,推动行业从“人力驱动”向“智能驱动”加速跃迁。
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行业过去依赖流量红利和价格战的粗放式竞争,正在被以AI为核心的“效率革命”所取代。从选品、营销到客服、物流,AI不仅改变了电商的作业方式,更在重构整个行业的竞争逻辑。
书市场经理王屹煊指出,电商行业之所以成为AI技术率先突破的领域,与其高度数字化的基因密不可分。他分析道:“电商行业的数据基建非常完善,从决策到执行均以数据为导向,这为AI提供了‘生长土壤’。”
“从平台交易数据、用户行为轨迹到库存周转记录,电商企业积累了海量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不再是沉睡的资产,而是通过AI分析转化为洞察市场趋势、预测用户需求的宝贵资源。”其表示。
此外,在选品环节,传统依赖商家经验的“直觉决策”正被AI驱动的“数据决策”取代。系统能够实时抓取各平台爆款商品的销售数据、用户评论,并结合行业趋势报告,自动生成新品开发建议。这使得企业从过去的“季度上新”加速到“按天迭代”,极大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
据悉,“品、词、图、价”被称作电商运营的四要素,其中图片和文案直接决定转化率。传统模式下,一个成熟的美工或文案日均产出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多平台、多SKU的运营需求。
而AI生成技术的成熟,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过智能工作流,企业可以批量生成符合平台调性的产品文案、营销海报甚至短视频素材。
一位从业者迟帅在分享其经验时提到,关键在于将专业经验封装进流程:“老手和小白之间的鸿沟在于对细节的颗粒度把握。我们将‘营销冲突设计’、‘用户场景绑定’这样的专业逻辑交给AI,使其输出结果从‘60分’跃升到‘商用级’。”更重要的是,AI在学习大量优质样本后,其输出质量已能达到专业设计师的“85分”水平,直接用于大规模广告投放。
在电商运营中,数据看板曾是管理者的核心工具。然而,传统看板只能被动展示数据,无法主动发现问题、推动执行。
AI的介入让数据系统变得“会思考”。通过设定关键指标预警值,系统能够自动监测异常波动,并推送给相关负责人。书客成功团队周虹宇解释道:“这避免了传统管理中‘老板在群内追责,无后续跟踪’的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结合业务逻辑,自动生成根因分析和行动建议,并将任务同步至执行端,形成“监测-预警-执行-反馈”的闭环管理。这让管理者从日常的“救火队员”转变为“战略决策者”。
随着AI工具的普及,电商行业的竞争门槛正在悄然提高。过去依靠信息差和流量套利的模式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系统化、数据化、智能化的经营能力。
一名“00后”洲跨境创业者菁感慨道:“当下的创业,要靠素质、靠能力,靠‘超级个体+AI员工’。”她认为,AI极大地拓宽了个人的能力边界。
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产品和价格,更体现在谁能够更快地吸收新技术、更高效地重组业务流程。王屹煊指出:“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需要高频调整策略。谁能先标准化业务流程,再通过AI实现规模化,谁就能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
AI正在让电商回归商业本质——通过极致效率创造用户价值。这场静悄悄的效率革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