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品加工与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利乐公司宣布,位于江苏昆山的一体化生产服务基地获得由TV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碳中和核查证书,成为利乐中国首个“碳中和”生产基地。同日,《利乐中国碳中和行动报告(2024年)》正式发布。
“我们选择利乐昆山基地作为利乐中国首个碳中和基地,这是利乐推进碳中和行动的一个起点。”利乐公司大中华区企业传播与可持续发展副总裁牟晓燕介绍,昆山基地集包材生产、设备设计与生产、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技术培训等多重功能于一体,运营场景丰富、能源消耗结构复杂,在利乐在华各生产基地中最具代表性。昆山基地率先实现碳中和,不仅为利乐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验证了各项减碳举措和管理方案的有效性与可复制性。
牟晓燕表示,昆山基地在碳中和推进过程中积累了跨部门协同与系统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并将减碳理念融入日常运营,逐步形成涵盖技术应用、管理体系与组织文化的方法论。这一经验体系为利乐在中国其他生产基地推进碳中和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与方法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昆山基地内,各项减碳行动切实推行。天然气锅炉、传统叉车和厨房灶具的电气化改造有序推进;安装在屋顶上的太阳能光伏面板、热回收管道、更节能的冷却塔高效运作;车间里的除尘器、传送带已完成节能优化,仓库照明系统也已升级改造完毕。这些行动与碳汇补充相结合。 利乐昆山基地认证为碳中和,也为制造业特别是食品饮料包装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样本。基地在产量增长的同时显著降低单位排放,证明绿色减碳与商业效益可并行不悖。通过“全面排查、多措并举、全员参与、赋能全链”的系统行动,昆山基地经验为行业提供了从战略到执行的参考路径。
上述利乐2024年ESG报告显示,利乐中国正在减碳之路上稳健前行。2024年,在包材产量增长的背景下,公司运营所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反而较2023年下降了7.8%。相较于2019基准年,包材生产的直接排放强度已降低约20%。按照利乐公司RE100承诺,利乐中国运营使用的电力100%获得可再生电力证书。2024年,利乐中国统计的价值链上下游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约1003030吨。在包材产量增长的背景下,包材原材料排放量相较2019基准年下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