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历新能源化和智能化巨变的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先后发布2025年三季报,多家企业业绩向好。数据显示,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传统车企面对行业巨变正在主动转型,通过聚焦自主品牌发展尽快走出“阵痛期”,呈现亏损收窄、销量增长的新气象。与此同时,方兴未艾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凭借自身研发和成本等优势加速发展,宁德时代、厦钨新能等公司三季报表现亮眼。
传统车企:自主品牌销量稳步提升
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这两家中国产销规模长期领先的地方上市车企集团正在经历深度转型。广汽集团近日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2.72亿元,同比下滑10.49%;净利润亏损43.12亿元,同比下滑3691.33%。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41.06亿元,同比减少14.63%;净利润亏损17.74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27.02%。这是广汽集团上市以来亏损幅度最高的三季报。
广汽集团表示,业绩变动是综合因素所致,包括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需求结构快速升级导致汽车销量与盈利下滑,上年同期如祺出行港股上市估值溢价等。
不过,从环比数据看,被业内认为正处于“阵痛期”的广汽集团业绩已经有所恢复。2025年第三季度,广汽集团销量环比增长11.49%,营收环比增长7%,净亏损环比收窄1.8%。广汽集团旗下各品牌第三季度均实现了销量环比正增长。自主品牌方面,广汽传祺第三季度销量环比增长12.7%,广汽埃安销量环比增长18.1%。
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已踏进深水区,广汽集团要再造新广汽。”
上汽集团也迎来业绩转机。销量快报显示,2025年以来,上汽集团月销量已实现同比“九连涨”,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整车批售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终端零售337.8万辆,在国内整车行业处于领先。其中,9月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4万辆,同比增长超四成,时隔18个月重回中国汽车行业销量第一的位置。
上汽集团整体销量的上涨主要得益于自主品牌销量的稳步提升。上汽集团在年初启动了“大乘用车”项目,将经营自主品牌的上汽乘用车公司(荣威飞凡、名爵MG)、上汽国际、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五家企业“握指成拳”。2025年9月,上汽自主品牌销量为29.4万辆,同比增长50.4%;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204.4万辆,同比增长29.2%,占集团总销量的64%,较2024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产业链:迎来业绩增长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态势直接拉动了行业上游公司的业绩。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为例,龙头公司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的业绩呈现多方面增长。
宁德时代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830.72亿元,同比增长9.28%;净利润为490.34亿元,同比增长36.2%;扣非净利润为436.19亿元,同比增长35.56%。与业绩相对应的是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主业的稳固。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达210.67GWh,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2.75%,位居国内电池企业榜首。
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居国内电池企业第四名的国轩高科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1.14亿元,同比增长20.68%;扣非净利润为1250.7万元,同比增长54.19%。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轩高科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26.27GWh,同比增长84.7%,远超行业均速,市场份额为5.33%,较2024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
布局磷酸铁锂等动力电池产业上游材料的厦钨新能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厦钨新能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77亿元,同比增长50.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61.82%。
财报显示,厦钨新能业绩增长的驱动力为产品销量扩大与销售价格上涨。前三季度,厦钨新能锂电正极材料产品实现销量9.99万吨,同比增长40.41%,其中钴酸锂实现销量4.69万吨,同比增长45.38%;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含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实现销量5.30万吨,同比增长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