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眼业绩加持下,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权益类基金成为规模增长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募改革的浪潮下,越来越多基金公司不仅发力“业绩”,更关注“体验”。业内人士认为,让投资者真正拥有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既是专业资管机构的立身之本,更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践行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6万亿元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1.3万余只基金(统计样本为所有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12828只基金及612只未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基金)合计规模达36.4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2.4万亿元。
从具体产品类型来看,三季度权益类产品是规模增长的主力。数据显示,三季度纯股票指数基金规模突破5万亿元,环比提升26.29%;混合型基金规模环比增加5933亿元至3.91万亿元。此外,主动股票型基金、指数增强型基金规模也有所增长。
持续提升的业绩,是权益类基金规模扩张的底气。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近一年来偏股混合基金指数、股票型基金指数的涨幅均在40%左右,多只绩优基金净值翻倍。
此外,天相投顾数据显示,QDII规模也实现快速增长,三季度末达9045.22亿元,环比增幅高达33%。商品型、FOF基金三季度规模均增逾200亿元,货币基金也增加了3.32%。
不过,在权益市场走强的情况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叠加债基投资绝对收益率下行,债基成为三季度唯一一个规模下行的基金品类。截至三季度末,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0.62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减少逾1400亿元。
绩优产品备受青睐
在业绩加持下,不少绩优基金实现了规模的快速跃升。
今年三季度末,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成为“百亿级”基金。比如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上述三只基金规模分别较今年二季度末增加1147%、888%和753%,业绩排名均较为靠前。
此外,从增长规模来看,被动型产品依然是三季度资金流入的重点方向。其中,“巨无霸”华泰柏瑞沪深300 ETF三季度规模增逾500亿元,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易方达沪深300 ETF、南方中证500 ETF等也显著增长。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这些产品近一年回报均超20%,部分产品超40%。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波动下,投资者对于“含权”且下跌相对“有底”的稳健型产品愈发关注,多只股债配置类基金规模大增。比如近一年回报17%、最大回撤4%的永赢稳健增强债券,其三季度末规模环比二季度末增逾273亿元;近一年回报26%、最大回撤4.6%的景顺长城景颐丰利债券,三季度末规模环比也增加了222亿元。
成为投资者“同行者”
在公募改革的浪潮下,越来越多基金公司不仅发力“业绩”,更关注“体验”。
据悉,一些基金公司已变更考核机制,从制度层面出发优化投资者体验。比如,西部利得基金将产品“年内创新高天数”“年度盈利客户数占比”“日胜率”“月胜率”等直接影响投资者获得感的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等。
兴银基金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未来公司将通过构建全周期的投资顾问服务体系,强化专业能力与投资者需求的精准衔接,以“专业赋能+服务渗透”双轮驱动,努力将投研能力沉淀为可验证的持续回报,为投资者提供可感知的决策支持和陪伴,最终实现“信任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