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9 03:41:41 股吧网页版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经历“务实转向”
来源:中国经营报

  “我们不觉得现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已经是讲消费级竞争的时候了。”

  近日,国产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发布入门级具身智能开发硬件平台——Booster K1,其CEO程昊在接受包括《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直言道:“行业融资端的竞争很激烈,各家宣传也很火热,但到了交付端,会发现几乎没有竞争。”

  他进一步指出,即便是有交付量远高于自身的友商存在,客户也并不会因此“锁定”某一家产品。“行业还太早,客户更愿意尝试不同产品,目前远未到‘二选一’的阶段。”

  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在资本与媒体的双重推动下迅速升温。近期,宇树科技推出售价3.99万元的Unitree R1,松延动力发布万元级产品,多家企业接连发布新品、融资消息。

  然而,在热闹的声量之下,一个现实问题逐渐暴露:客户能否真正拿到可靠、可用的机器人?

  “很多客户在市场上确实买不到能适应自己需求并且能交付的机器人。”程昊坦言。他举了一个具象案例:部分生态合作伙伴曾反映,尽管下单数百甚至上千台机器人,却可能“半年以上都拿不到货”。

  这种“视频很炫、交付很难”的现象,成为行业目前的一大痛点。在程昊看来,这背后反映的是企业产品力与工程化能力的差距。“硬件本体的要求很高,能真正打造好产品的企业很少。”

  记者了解到,加速进化此次发布的Booster K1面向教育、家庭以及开发需求市场,设置了极客版、教育版和专业版三个版本,以满足不同的开发需求。首批100台自10月24日晚在各大电商平台及海外渠道同步发售。

  在交付方面,加速进化表示,已推出“‘双11’前全款订单12月底不交付3倍赔付”等承诺,并配套软件开发支持。

  在程昊看来,交付能力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从产品定义、工程实现到客户服务的系统能力。“一个具体的案例是,国外很多客户,如在美国头部的实验室,以及英伟达、亚马逊这些企业,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严苛。我们现在看到国内有很多不错的机器人企业,但能够达到一定测试标准并交付的寥寥无几。”而如果能得到这些客户的认可,本质上是对企业产品稳定性、可交付性等综合指标的背书。

  据悉,加速进化发布的Booster K1高95厘米、重19.5千克,配备了22个自由度关节,通过了连续30小时、500N级别撞击测试及超100小时真机连续运行验证。

  尽管Booster K1以2.99万元起的定价被外界视为低价,但加速进化副总裁赵维晨强调,公司并不以亏损换市场。

  “这个价格我们是赚钱的,并不亏钱。”他表示,公司更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交付和收入指标”,而这也是目前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人们所关注的指标。

  赵维晨指出,与今年上半年融资端的火热相比,下半年大家明显变得更加理性了。之前企业凭借新品发布视频及出圈效应就能获得很好的融资,但现在大家越来越明白,单纯地去做demo不够,还是需要关注客户的需求以及实际交付情况,整个行业变得更加务实,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只是为了做营销,去做一些极其低价却交付不了的产品,那没有意义。”

  据赵维晨介绍,加速进化在产品交付后,会对日常运营作追踪,尤其是周活与月活情况。“我最怕的就是客户采购100台机器人,结果放在仓库里,只有领导来了才拿出来动一下。”

  为了确保产品被真实、高频地使用,加速进化不仅关注“出货量”,更关注“活跃度”。据他透露,目前公司客户的周活与月活比例非常接近。只有客户真正在用,公司才能获得反馈,持续迭代产品策略,最终实现稳定的交付与量产。

  截至目前,加速进化在今年的出货量已超过700台,预计2026年产能将提升至数万台。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全球交付数百台机器人,覆盖20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其中海外客户占比超过50%。

  据悉,加速进化已在今年6月份、7月份,先后完成A轮、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一线财务投资机构、产业资本及政府产业基金等,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迭代升级和规模化量产交付。

  加速进化方面表示,公司早期阶段的核心目标并非盈利,而是建立“开发者生态”与“产业生态”。为降低开发门槛,公司发布了Booster Agent应用生态平台,支持无代码开发模式,用户通过拖拽操作、示教学习即可让机器人掌握新动作。同时,加速进化启动了“启航计划”,免费开放一站式开发工具与视频课程,并设立面向Agent开发团队的种子投资基金。

  在产业生态上,公司提出了“百城万校”计划,目标在未来三年与1万所高校、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开展课程合作。通过赛事、展演等场景,构建从教育到产业的完整闭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