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25年三季报收官,绩优基金布局曝光,多数重仓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科技创新领域,以及创新药板块。不少基金经理依然把科技创新视为四季度市场核心主线,部分提示投资者注意科技板块风险。
截至记者10月28日发稿,绝大多数公募基金产品已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合计实现利润超过1.6万亿元,其中超八成三季度利润为正。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南方中证1000ETF等10只产品今年第三季度实现的利润超过100亿元;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华宝中证医疗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兴全合宜混合、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等200余只产品的利润超过10亿元。
整体来看,绩优权益基金多数保持了较高仓位。市场表现看,今年三季度权益市场明显偏向成长板块,大量资金流入硬科技领域。从第三季度的收益(仅统计A份额)看,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景顺长城稳健回报混合A类、富国创新科技混合A、易方达信息产业混合A、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等近600只基金今年第三季度的净值涨幅超过50%。不少创新药相关主题基金也表现向好,天弘医药创新A、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QDII-ETF)等涨幅居前。
产品布局方面,多数绩优基金在三季度青睐科技板块以及创新药板块,部分产品在三季度受到资金青睐,规模大增。傅鹏博、谢治宇、莫海波、郑巍山、赵诣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在三季度或加仓科技股、或调整了对科技板块内细分板块的持仓,周思聪等重点布局了创新药板块。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被市场视为“黑马”,因收益向好,其份额从年中的7亿份增长至三季度末的34.66亿份、规模从近12亿元增长至115.21亿元。展望后市,其基金经理任桀在三季报中表示,全球云计算产业仍然值得重点关注。新云厂商掀起的举债投资、芯片与模型厂商的相互投资,可能会将全球AI算力投资推向更高水位。随着模型和算力架构的深度匹配,计算、通信、存储的配置方案变得丰富,将带来更多产业链的机会;光通信和PCB行业方面,他预计2027年有望成为新技术交汇的大年,CPO、OCS、Scaleup 的光方案、正交背板、中板、载板等技术有望进入落地期。
知名基金经理、兴全基金副总经理兼研究部总监谢治宇在季报中表示,以光模块和PCB为代表的海外算力板块继续成为驱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力量。伴随估值定价开始向2026年的业绩进行切换,部分投资者对于行业长期的景气度开始产生疑虑,技术路线的迭代也对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面对一轮大的技术浪潮,投资者要同时保持乐观和谨慎,“我们会密切跟踪行业的发展变化,大胆假设的同时小心求证,力争做出足够前瞻的判断”。
万家基金莫海波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算力板块内部分领先公司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重点产品有望实现从0到1再到100的市场突破,推动公司从传统领域向AI新赛道扩展,带来公司业绩和估值的双击。
银河基金郑巍山表示后续仍然会延续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注重产业趋势和公司基本面研究,继续看好AI带来的新需求以及半导体产业周期的复苏,对国产化前景继续保持乐观。
不过,基金经理不约而同提到了风险。任桀提醒投资者,工具型产品不可避免具有高弹性特征,需要适当分散投资,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产品,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
中欧数字经济基金经理冯炉丹提示,经过前期较大幅度的上涨,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间,建议投资者分散投资,将AI板块作为整体资产配置的一部分,通过在不同行业和资产类别间的分散配置,平滑投资组合的收益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