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黄金的回调,更多是前期过度涨幅后的阶段性回调,支撑黄金的中长期宏观逻辑并未发生质变。”在《华夏时报》直播间,华安基金指数研究员陈瑜针对“黄金到头还是回头”这一市场核心疑问,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近期,国际黄金市场价格出现显著下跌,进入短期调整阶段。截至10月27日15:17左右,现货黄金最低触及 4072.84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最低至 4090.20美元/盎司。
早有风险信号显现
谈及近期黄金市场的剧烈波动,陈瑜指出,此次回调并非趋势终结,而是市场对前期快速上涨的自然反应。
更关键的是,交易层面的信号早已预示风险。陈瑜透露,华安基金团队在10月15日便给出了黄金风险提示,核心依据是当时黄金的交易拥挤度已攀升至历史高位。“从沪金主力平值IV(隐含波动率)等指标可以看到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状态下往往会伴随回调。”
在陈瑜看来,判断黄金是否“到头”,核心在于审视支撑其长期价值的宏观逻辑是否改变。而目前这一逻辑不仅未被削弱,反而持续强化。她从三个关键维度展开分析。
其一,全球货币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元储备地位弱化与黄金储备占比提升形成鲜明对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25年二季度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已跌至56.3%,创下30年来相对低位,而2000年这一比例还在72%左右,20多年间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与之对应,黄金在全球央行储备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10%跃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23%,这背后是各国央行对全球货币体系不确定性的担忧,而黄金作为信用货币的锚,成为了对冲这种担忧的重要选择。”
其二,全球央行购金的长期趋势未改,新兴市场央行是核心推动力。陈瑜介绍,全球央行大规模购金始于2022年俄乌冲突后,当时美国冻结俄罗斯境外资产的行为,让多国意识到美元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而加速增持黄金以多元化外汇储备。“截至2025年二季度,全球央行黄金储备量已达3.6万多吨,8月份在上月基础上实现强劲反弹,净增19吨。其中,土耳其、印度、新加坡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央行购买积极性更高,中国更是保持了长期连续购金的态势。”
其三,美元信用问题持续发酵,进一步凸显黄金的分散风险与抗通胀价值。陈瑜指出,美国债务规模已突破38万亿美元,利息支出甚至超过军费支出,叠加美国政府停摆等事件,不断削弱市场对美国政策连续性的信心。“在纸币购买力持续下降、信用风险抬头的背景下,黄金的抗通胀、抗信用风险属性会被进一步激活,吸引更多资金将其作为资产组合的‘安全垫’。”
此外,她还提到全球对黄金定价权的争夺也在升温,比如香港规划三年内建成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在香港设立国际版指定仓库等举措,“这在人民币国际化、去美元化的大背景下,也为黄金的长期需求提供了额外支撑”。
建议定投应对短期波动
面对当前市场“恐高”与“寻机”并存的情绪,陈瑜强调,投资者应首先明确黄金在资产组合中的定位——它不是博取短期收益的投机工具,而是宏观对冲与价值储存的“压舱石”。“黄金与股、债等传统资产相关性较低,在系统性风险来临时能提供缓冲,这是其核心配置价值,不应因短期波动而否定。”
对于“当前是否是二次上车机会”的问题,她给出了分层建议:“如果投资者认可黄金中长期支撑逻辑,以长期配置为目的,且能承受短期波动,那么当前回调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配置窗口;但如果是风险偏好高、追求短期投机收益的投资者,则需谨慎,因为短期市场仍受数据(如后续美国经济数据)、消息面扰动,波动风险尚未完全消除,不宜盲目追高。”
在具体策略上,陈瑜特别推荐中小资金投资者采用“定投”方式。“定投能有效摊薄成本,降低短期波动对心理的冲击,避免因择时失误而错失长期机会。对于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则可将黄金作为资产组合的底层配置之一,通过优化比例来提升组合的分散风险能力。”
她总结道,对待黄金投资应遵循12字原则:长期配置、淡化波动、优化比例。“黄金并非无风险资产,历史上也出现过长期下跌与大幅回调,但从中长期维度看,其对冲风险的功能始终有效,关键在于投资者是否能保持理性的配置心态。”
勿混淆“长期配置”与“短期交易”
在访谈最后,陈瑜特别提醒投资者,当前黄金投资最容易犯的战略性错误,是混淆“长期配置”与“短期交易”的逻辑。“很多投资者试图每次都精准抄底、逃顶,把黄金当成短期投机标的,但这种操作难度极大,反而容易因追涨杀跌导致亏损。黄金的价值在于长期陪伴,而非短期博弈。”
对于市场关注的“美联储明年降息力度小或不降息,黄金是否会‘倒头’”的问题,她给出了辩证分析:“需先看不降息的原因——如果是美国经济复苏强劲,那么黄金中长期逻辑会受影响,但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较低;如果是因通胀二次反弹而不降息,那么黄金的抗通胀属性会发力,反而能获得支撑。”
她进一步强调,2022年后分析黄金的框架已发生变化,不能仅盯着美联储政策。“除了利率,地缘政治风险(如俄乌冲突、巴以局势)、全球央行购金、美元信用等多重变量都需纳入考量。即便美联储政策不及预期,只要其他支撑因素仍在,黄金也未必会转向,投资者需避免单一指标判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