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被称为港股“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的滴普科技,正式敲响港交所大门。上市当天,公司股价表现活跃。截至收盘,滴普科技股价达66.80港元/股,涨超150%。
在正式登陆港交所之前,滴普科技的IPO招股便已展现出空前热度。据其发行计划,该公司拟公开发行2663.2万股H股,集资总额约7.1亿港元,每手入场费5385.8港元。而据公开数据显示,滴普科技公开发售部分获7569.83倍超额认购,吸引近23.9万名投资者参与,成为今年港股IPO超购王,以及香港历史上主板IPO认购倍数第一。
年收入翻倍增长,上半年营收破亿
滴普科技成立于2018年,核心业务是为企业提供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更高效地整合数据、优化决策与运营流程。
得益于企业级AI解决方案的规模化落地、全栈技术闭环能力的构建以及资本市场的强力加持,滴普科技近年业绩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营业收入从1亿元快速攀升至2.43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增幅达88.3%,接近翻倍增长。同期毛利率也从29.4%持续提升至51.9%。
2025年上半年,滴普科技营收达1.32亿元,同比大增118.4%;毛利7271万元,毛利率提升至55%。对此,滴普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收入的持续增长显示我们战略经营举措的有效实施,而我们的产品服务能持续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FastAGI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307万元,同比增长191%,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55.3%,已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增长引擎。
在滴普科技看来,未来所有的行业都面临向人工智能转型的调整。因此,未来其计划持续聚焦数据治理和人工智能结合,与各行业场景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企业运营环节,助力企业结构性变革等。
卡准企业级AI爆发前夜,“中国版Palantir”成功上市
2025年,AI产业在算力、大模型与应用层等方面均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哪个方向最具潜力?资本市场的偏好也已逐渐清晰。以大数据与AI平台巨头Palantir为例,其股价在两年间累计上涨约27倍,估值水平亦攀升至564倍。
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场景中的持续渗透,其应用正逐步改变多个行业的运作模式,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也已成为不同规模企业应对运营挑战、支持战略落地的关键工具之一。
IDC发布报告同样指出,2024年中国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3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4%。该报告预测,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将突破306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4.5%。
而被称为"中国版Palantir"的滴普科技,其业务逻辑与Palantir确实有着不少相似之处,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应用"全链路能力,专注于企业级AI应用的深度布局,从而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滴普科技的发展潜力在上市前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看好,其IPO招股反响热烈。根据发行计划,公司拟发行2663.2万股H股,集资约7.1亿港元,每手入场费5385.8港元。截至10月27日,滴普科技公开发售部分获7569.83倍超额认购,吸引近23.9万名投资者参与,成为今年港股IPO超购王,以及香港历史上主板IPO认购倍数第一。
与此同时,上市当天,滴普科技的股价也表现活跃,开盘价报56.5港元/股,收盘价则达到66.80港元/股,涨超150%。
此次登陆资本市场,为滴普科技开启了崭新的发展篇章。当前,国家正密集出台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从算力基础设施部署到行业大模型创新,从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到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多重利好正构筑起企业级AI市场的广阔前景。滴普科技凭借前期的业务转型与财务优化已抢占先机。作为备受瞩目的“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滴普科技未来的战略布局与商业实践,无疑将成为观测AI赋能产业变革成效的重要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