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间,大唐发电(SH601991)在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的同时,披露了一项收购交易。
大唐发电全资子公司大唐安徽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公司”)于2025年9月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南矿业”)签订《产权交易合同》,以象征性的1元价格,收购了淮南矿业持有的安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电力股份”)5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安徽公司将持有安徽电力股份100%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笔看似“划算”的交易背后,是上市公司对一家负债企业的全面接手。截至评估基准日2025年4月30日,安徽电力股份的资产总额约7.87亿元,负债总额却达约24.7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6.86亿元,资产负债率约314%。
如此负资产,大唐发电为何接手?大唐发电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本次收购股权旨在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和民生保供责任,最大限度保护股东及相关方利益。
然而,扛起责任的同时,短期内的财务压力也随之而来。根据公告,本次交易预计将影响大唐发电合并口径归母净利润减少约5.89亿元。
1元交易背后:标的公司资不抵债,连续大额亏损
10月28日晚间,大唐发电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业绩表现稳健,实现营业收入893.45亿元,归母净利润达67.12亿元,同比增长51.48%。
然而,同日披露的一则公告却显示,公司以1元钱的交易价格接手了一家净资产为大额负数的亏损电力企业——安徽电力股份。
象征性的1元转让价,反映了标的资产安徽电力股份堪忧的财务状况。公告披露,安徽电力股份成立于1999年2月,现有两台320MW火力发电机组,分别于1997年和2005年投运。然而,这家运营多年的电力企业近年来深陷经营困境。
除了前文提到的资不抵债,安徽电力股份的亏损也在持续。2023年度,安徽电力股份净利润为-2.70亿元,2024年度,公司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至-3.53亿元。
正是基于这样严峻的财务基本面,本次交易的评估和定价显得尤为特殊。公告显示,依据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以2025年4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安徽电力股份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结果为-8.55亿元(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
这意味着,即便按照评估值,该公司也处于严重的负资产状态。根据国有资产转让的相关规定,股权转让价格最终设定为象征性的1元。
短期利润承压,大唐发电为社会责任收购
明知是负资产且持续亏损的“烫手山芋”,大唐发电为何仍选择全盘接手?公告给出的解释,将落脚点放在了社会责任与能源保供上。
公告强调,安徽电力股份作为淮南市唯一的市政供热和工业供热企业,承担着区域内重要的能源保供责任,公司居民供热覆盖面积约35万平方米,为民生用热保障提供了关键支撑。
大唐发电表示,本次收购旨在“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和民生保供责任,最大限度保护股东及相关方利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通过实现全资控股,大唐发电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对安徽电力股份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确保其在供热季等关键时期发挥作用。当然,履行责任并非没有代价。
由于安徽电力股份的净资产为负,收购其股权产生商誉11.77亿元。大唐发电聘请了北京卓信大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2025年9月30日为基准日,对公司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公司商誉可收回金额为3.98亿元,需计提商誉减值准备7.79亿元,减值率高达66.22%。
同时,公告还提到,因安徽电力股份自2025年9月起纳入合并范围,预计将冲回以前年度确认的信用减值损失2.74亿元。
综合影响下,本次交易预计将导致公司合并口径归母净利润减少约5.89亿元。
尽管短期内对合并净利润带来负面影响,但大唐发电显然着眼于更长远的布局。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交易完成后,安徽电力股份将依托上市公司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通过精准化提质增效举措,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有效培育自主经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摆脱经营困境。
大唐发电的归母净利润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7.35%,在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1.48%。稳健的整体业绩,也为消化此次收购带来的短期财务压力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