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邓贞)“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让脑机接口未来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10月28日,在上海国投“链接者”系列沙龙第1期:“脑机智汇”生态沙龙上,上海市科委前沿交叉处副处长王卓曜表示,目前上海脑机接口产业规模约10亿元,计划通过五年发展实现“达到百亿甚至千亿”的跨越式增长。
据介绍,今年1月正式发布的《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了两阶段发展目标:2027年实现高质量“脑控”,即精准读取大脑信号控制外部设备;2030年实现高质量“控脑”,使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产品能帮助瘫痪、难治性精神疾病等患者获得新的治疗手段。
王卓曜表示,《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聚焦医疗场景,重点推进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产品落地,同时鼓励非侵入式产品发展。在技术路线上,上海将重点布局柔性电极、解码芯片等关键产业链环节,并建设微纳加工平台、动物实验平台等基础设施,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在临床转化方面,上海将发挥本市医疗资源优势,鼓励建设脑机接口临床实验基地。目前已有博睿康、脑虎科技等企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博睿康已完成32例临床入组,脑虎科技实现了国内首次语言与运动双解码。”王卓曜说。
此外,上海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优势明显。王卓曜透露:“国家药监局发布的首个脑机接口术语行业标准,就是由上海药监器械检验研究院牵头制定的。该院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脑机接口产品前试检验工作。”
王卓曜表示,上海通过“四位一体”推进机制加快推动未来产业培育,包括项目经理团队主责、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未来产业基金赋能、未来产业集聚区支撑等创新举措。每周上海市科委都会与未来产业基金团队共同扫描分析全球优质项目,推动创新资源在沪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