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9 15:46:20 股吧网页版
银发经济|当“孝心”成为生意:老年营养品市场在标准缺失中野蛮生长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栾立

  临近重阳节,又是“双十一”,北京市民张女士打算给家里老人买点营养品,但她发现网上五花八门的产品众多,不少产品使用着固体饮料或调制奶粉的标准,让人难以信任。

  记者了解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银发经济中老年营养品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但标准和功能声称等难题一直困扰行业发展。今年下半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公开征询意见,在业内看来,上述老问题正在慢慢理出头绪。

  中老年营养食品鱼龙混杂

  记者在部分电商平台上看到,平台上销售的中老年营养产品数量众多,包括滋补品、蛋白粉、氨糖、中老年奶粉等诸多品类,而且大多以功能和应用场景来吸引消费者,比如不少产品将术后恢复、免疫力、生骨等词语写在产品宣传的显眼位置。

  在售的中老年营养产品中,有部分是拥有蓝帽子(保健食品注册)或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注册的产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仍属于普通食品范畴。比如一盒售价500多元的一款中老年营养粉,广告中标注了“术前后放化期”“精准营养补充”等字样,走的却是固体饮料的标准,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营养品企业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目前只有保健食品可以宣称功能,但审批非常严格,审批流程和过程成本都很高,有部分企业通过海外生产或借用普通食品标准来“曲线”上市,但也有部分企业是纯蹭概念。

  由于固体饮料、饮品等标准比较宽松,这也导致中老年营养食品赛道鱼龙混杂。伊利股份回应记者表示,由于专属标准缺失,导致市场存在乱象,部分产品借老年概念营销,实则未适配老年人群专属的生理需求,比如原料品质参差,抗营养因子控制缺乏统一要求;营养配比随意性大,缺乏针对老年人吸收特点的量化标准等。

  中国营养学会与利乐联合发布的《中国老年人群营养健康问题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报告》也指出,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速,银发经济中老年食品行业将迎来一轮新增长。但行业诸多挑战相互交织,严重阻碍了老年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亟待系统性的解决策略。

  新国标能否规范市场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和消费者对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中老年营养食品也成为银发经济的热点之一。灼识咨询今年6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老年营养健康食品专题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营养健康食品市场总规模达到5223亿元,其中营养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分别为2891亿元和2331亿元。预计未来5年,国内营养功能食品的年复合增速将达到8.5%,高于过去5年的6.6%。

  由于中老年营养食品市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且缺乏标准,过去市场上一些不良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手段欺骗老年人,也使部分老年人对老年食品市场产生信任危机。

  记者注意到,近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征求意见稿)已经结束了公开征求意见,这也是国内首份针对60岁以上人群营养补充食品的专项国标。

  征求意见稿对老年营养补充食品的定义明确为以乳类、乳蛋白制品、大豆、大豆蛋白制品中一种或以上为食物基质,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食品原料制成的适应老年人群营养补充需要的特殊膳食用食品。

  而且征求意见稿中对原料作出硬性标准,如优质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产品总质量的20%,并且不应使用氢化油脂等。同时对维生素A、B、C、叶酸、钙等10种必需成分指标进行了明确,并给出了烟酰胺、胆碱、镁、DHA等12种可选择成分的标准。

  伊利公司认为,中老年营养食品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在源头品质、配比、标签警示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有利于行业从概念营销向价值供给转型,也有利于行业标准化升级。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制定中老年营养食品新国标目的是规范市场,这也是行业规范的一个新的开始。但中老年营养产品品类众多,特别是一些功能性产品,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在相关标准上进一步细化。

  而针对功能声称的问题,业内受访者大多认为相关部门不会轻易放宽要求。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韩军花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功能声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从企业创新层面,可能某个成分有文献证明其具备某种功能,但从监管角度则需要建立在“人群研究”的基础上,不能仅凭少量论文、动物实验报告就下结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