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29日讯(记者林坚)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举措正待落地。10月29日,在今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北京证监局联合北京地区内的多部门发布政策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各地证监局正陆续推出举措,围绕优化市场生态、完善考核机制、拓宽资金渠道三大方向,推出针对性政策,进一步引导中长期资金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互动。
在北京证监局等六部门发布的《北京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意见》的政策中,结合北京地区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提出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若干举措。主要有六点值得关注。
一是推动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
二是提高在京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
三是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
四是鼓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权益类私募资管业务占比,适配居民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
五是提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投资覆盖面和灵活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
六是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可以看到,中央金融办、证监会等多部委于2025年1月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目前,广东、北京等地已率先将这一目标细化为地方政策,例如广东推动国有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
就在《实施意见》发布当天,财联社发布报道《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突破7万亿》提到,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突破了7万亿关口,创新高至7.38万亿元,占所有基金资产总值的20.84%,与前一季度相比市值增长了22.23%。
这一数据表明,中央政策的传导效应已在三季度末提前显现,北京的地方政策推出时点恰好卡在市场数据验证的关键节点。
预计更多地方将推出针对性政策
目前来看,北京市推出的《实施意见》在落实中央政策框架的基础上,结合首都金融资源密集、科技企业集中的特点,形成了系统性改革、精准化施策、协同性推进的鲜明特色,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可复制的“北京样本”。
远不止此,上海、浙江以及江苏都有相关细化文件发布:
上海市:依托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推动保险资金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探索跨境理财通与中长期资金联动机制。例如,鼓励沪港两地机构合作开发跨市场ETF产品,吸引海外长期资金流入。
浙江省:结合数字经济发展,引导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杠杆效应放大中长期资金规模。同时,推动上市公司与养老金管理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探索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年金的融合模式。
江苏省:加强与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对接,推动省级国资平台设立市场化并购基金,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与再融资。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在北京市委金融办的统筹协调下,北京证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强化工作合力,确保《实施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在京公募基金已基本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制度
在政策发布的同时,北京监管局一级巡视员吴智伟在出席今年金融街论坛年会活动时,介绍北京市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成果,若干数据也揭开了北京地区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的情况。
比如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取得实效。目前,在京公募基金已完成83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费率调降,销售费率改革也已正式落地,预计每年合计可为投资者节约100亿元的费用。
此外,实际权益投资比例明显提升。公募基金方面,截至2025年9月底,辖区基金公司管理权益类基金1090只,规模1.94万亿元,权益类产品数量同比增长19.0%,规模增长25.56%。
在京公募基金制定投资A股流通市值增长实施方案,积极落实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在京基金管理人将以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同时鼓励员工以自有资金跟投旗下权益类基金。
养老金方面,北京辖区基金公司合计管理社保基金5,766.49亿元,同比增长13.41%,管理企业年金6,560.68亿元,同比增长14.99%,基本养老金6,334.64亿元,同比增长34.31%,职业年金5,699.03亿元,同比增长21.93%。
值得关注的是,在京公募基金当前已基本建立了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制度,随着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进一步落地,将持续落实长周期考核要求,更好提升长期投资稳定性。据了解,北京市职业年金基金、企业年金已设置长期考核指标,在京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正逐步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在中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北京已有实质性的创新突破。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于近期成功发行。该债券由北京中关村资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5年,发行利率2.29%,创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发行利率新低。
本次发行是该项目的第一期发行,其中3.95亿元募集资金专项重点投向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长钱”对硬科技领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