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简称“社投盟”)主办的“2025 湾区可持续绿色金融论坛”于深圳国际低碳城启幕。
“可持续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更是湾区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绿色发展处处长陈兴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深圳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持续在能源、城建、交通等多领域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并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截至2024年末,深圳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230.91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7.99个百分点。在深交所发行的绿色债券累计规模达1883.74亿元。
此外,深圳连续四年赴港发行离岸债券,并计划创新发行低碳城市主题绿色债券。陈兴强调,深圳已印发《深圳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助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市属直管企业和国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全覆盖,重点领域上市公司披露率力争达到60%,致力为全国可持续绿色金融工作提供“深圳样本”。
社投盟副理事长、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葛兴安表示:“当前,全球处于绿色低碳转型与AI技术浪潮的历史性交汇点,绿色金融作为国家战略‘五篇大文章’之一,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力量,并在AI赋能下迈向更智能、更高效的发展阶段。”他强调,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正展现出蓬勃的绿色金融创新活力:从香港建设国际绿色金融中心,到内地多项金融支持政策相继落地,湾区正加快形成协同共进的绿色金融生态,期待通过本次论坛深化交流合作,共同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原一级巡视员叶燕斐指出,在气候变化异常严峻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必须积极推进量化与数字化。叶燕斐指出,AI、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已成熟,可大幅提升绿色识别的效率与放贷精准度,助力开发与碳表现挂钩的金融产品。“只有持续深化金融体系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并健全公共与第三方服务市场,才能切实保障绿色金融的透明度、可核算性与可持续性,从而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
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零碳金融解决方案中心总监邓璐璐发布并系统解读了《全链条数智化企业碳账户评级与绿色金融创新实践》,这一研究成果由社投盟和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发布,提出了一种基于授权模式的企业能源活动有关数据自动抓取、碳核算、碳评级到绿色融资全链条数智化创新解决方案,将企业长期碳表现和企业融资成本关联、形成长期内生动力,打造推动中小微企业减排的、真正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模式。
海纳百川慈善信托发起人、千秋百世咨询和远识全球家办创始人康朝锋发布了由社投盟、远识全球家族办公室和千秋百世咨询联合编撰的《中国家族可持续传承的新挑战和解决方案初探》。在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正处于或即将迎来首次传承的重要阶段,该研究旨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探索契合中国本土的家族可持续传承系统性路径,以及新的思路与实践方案。
在主题对话环节,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代表,分享了各自在其领域的可持续金融实践、绿色转型案例及生态协同经验,并结合全链条方法探讨了如何有效实施、推动协同发展,使可持续金融真正落地并产生价值,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启示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