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9 18:04:31 股吧网页版
《建议》倡导积极婚育观,多地发钱奖励结婚|解读“十五五”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林靖

  当前,生育支持体系正持续完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全文发布。《建议》提到,倡导积极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发挥育儿补贴和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作用,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建议》提到,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落实生育休假制度,实施早孕关爱行动、孕育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逐步完善相关制度。

  其中,倡导积极婚育观十分关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姜全保对第一财经分析,我国未婚生育的数量比较少,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先结婚后生育。倡导积极婚育观,意味着生育支持政策措施进一步向前延伸。当前,育儿补贴等措施已经实施,接下来需要进一步从文化倡导等各方面,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让年轻人敢婚敢育。

  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提到,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若干措施》还提到,搭建多种形式的青年婚恋交友公益平台。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结婚颁证、文明简约婚礼等特色服务。扎实推进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培育积极向上的婚俗文化。

  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婚姻登记的便利度也大幅提升。今年5月10日起,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婚姻登记地域限制取消,新人领证不再需要户口本,婚姻登记全国各地通办。这对于长期在非户籍地工作的人们来说,进行婚姻登记更加方便了。同时,在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后,旅游即可就地结婚。

  同时,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适龄婚育,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奖励结婚。其中,浙江多地向新婚夫妇发放结婚消费券。例如,10月27日,微信公众号“宁波民政”发文宣布,宁波市民政部门面向在甬登记结婚的新人,发放结婚消费券,每对可获1000元。

  在山西省吕梁市,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吕梁市登记结婚(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的奖励。结婚奖励资金在结婚登记窗口以现金装红包的形式现场发放。包括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南岭村、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新四黄塘村等地,也纷纷出台奖励结婚的措施,还有部分地方发放了价值不等的礼包。

  姜全保分析,一方面是结婚更加便利了,另一方面是通过物质的鼓励,通过各种方式,将鼓励措施进一步向前延伸。

  同时,生育支持体系一套“组合拳”,包括育儿补贴、教育、托育、婚恋等多个方面,需要长期综合施策。当前,生育支持体系正持续完善。

  今年7月28日,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方案明确,育儿补贴按年发放,中央财政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

  在专家看来,方案将补贴前移,有利于巩固一孩“基本盘”。育儿补贴有利于提升生育水平,防止生育水平进一步降低。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认为,育儿补贴能直接减轻生育养育负担,对于缓解生育焦虑、释放生育潜能,确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其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提出,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财政部、教育部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姜全保对第一财经分析,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也是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框架完善的一部分,减轻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减轻教育成本,这对全社会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育儿友好型氛围起到重要作用。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延伸到学前三年,再延伸到高中。这至少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

  《建议》提到,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在生育保险方面,国家医保局10月20日消息,自9月以来,江西、安徽、陕西等省陆续在全省推开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辽宁、江苏已于近日正式发文,将于11月1日起在全省实现生育津贴直达个人。到11月1日,全国将有25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9成统筹区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

  在时间支持方面,进一步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各省(区、市)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均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

  在地方层面,各地密集出台了生育支持的措施。例如《湖州市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全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到,落实育儿补贴制度,探索多元激励措施。鼓励各地向符合条件的结婚登记对象、怀孕(生育)的夫妻发放新婚礼包、生育礼包、消费券,向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发放入托补贴等。

  姜全保说,鼓励生育需要综合施策。在经济支持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支持,包括教育、托育、假期、医疗、居住等多个方面。

  此外,在当前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多方形成合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自2021年以来,已有超过十家知名企业发布了鼓励员工生育的举措,包括名创优品、携程、去哪儿、大北农、侨银股份、快手、侨龙应急、远东集团、三七互娱、名创优品、小鹏汽车、劲牌等多家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对生育员工进行现金补贴以及延长产假等方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