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傅苏颖)10月26-27日召开的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高特佳投资集团总经理孙佳林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生物医药投资逻辑有细微调整,但整体呈螺旋式上升的理性回归态势。当前市场更关注企业团队的全球资源衔接能力、全球化布局实力,以及产品是否为First in Class(首创新药)或Best in Class(同类最优新药)。而2015年-2025年十年间,中国创新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千亿级创投资金与专业人才的双重推动,二者缺一不可。”
孙佳林认为,今年创新药领域回暖趋势显著,全年BD(商务拓展)规模有望突破万亿人民币,核心源于行业基本面改善。二级市场成为行业回暖的“风向标”。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修复显著。2025年1-8月,港股市场共迎来59家企业上市,较去年同期增长37%;合计募资金额达1344.66亿港元,占全球同期募资总量的24%,稳居全球第一。
孙佳林表示,与二级市场的火热不同,一级市场暂未完全跟上回暖节奏,但核心症结在于资金面限制,而非项目缺乏投资价值。当前一级市场募资主要依赖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资金使用存在一定地域限制;不过积极信号已现,今年下半年央企及国家层面的“金融活水”有望逐步入场,未来或重塑一级市场格局。
谈及高特佳的投资策略,孙佳林明确,自2012年起公司便聚焦创新药领域,同时兼顾创新器械项目。在标的筛选上,高特佳尽可能优先投资First in Class项目。“投资不要急,要按照自身节奏和认知推进。当前市场已进入良性阶段,不仅投资机构更认可企业创新价值,跨国药企也对中国创新药的价值愈发认可。”
孙佳林认为,中国创新药发展具备“多快好省”的独特优势:临床医生尽职尽责、研发费用相对较低,且国家层面将生物医药定为战略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创新药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1年-2年,生物医药投资逻辑将进一步聚焦创新,围绕高价值创新项目深化布局,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行业将持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