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25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下称“广智会”)在东莞厚街镇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南都湾财社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东莞全市已集聚机器人相关企业超7000家,位居全国第三。开幕式上,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链产业联盟宣布成立。
本次大会由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支持。大会以“智造高地智领未来”为主题,旨在为国内外顶尖企业搭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会上致辞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十四五”时期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正在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产业规模体量方面,全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060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379亿元,实现翻番。今年1-8月,营业收入同比保持高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1.2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185.6万套。
汪宏指出,面向“十五五”规划方向,工信部将扎实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深化机器人创新产品应用,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持续开展典型应用场景征集,推动机器人应用拓展普及;同时着力强化行业治理,加快制订产业发展亟须的各类标准、优化检测认证方法,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磊在致辞中指出,广东省委省政府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作为“头号产业工程”加紧推动,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政府重磅出台12条“真金白银”政策措施,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生态建设,发布一批人工智能、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落地见效,形成产业链齐全、生态完备、应用赋能广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新格局。
陈磊表示,近年来,东莞着力构建“8+8+4”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取得了较好成绩,已培育人工智能企业超500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超7000家,以拓斯达、李群自动化、奥普特、OPPO、VIVO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头部企业崭露头角。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机构深度赋能;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级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中心,携手深圳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消费领域移动终端方向)。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东莞主动作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行业专家带来了精彩分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以“从新工科教育到新质生产力”为题,深入剖析了新工科教育在培养智能时代人才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华为昇腾计算领域副总裁刘伟以“昇腾赋能具身智能”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华为昇腾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国军则围绕“东莞机器人产业现状与无人自主技术产业发展思考”,对东莞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及无人自主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梳理;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针对解决物理世界痛点、连接世界的具身智能提出了独到见解。
张国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4年是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当年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第一次超过了50%,成为市场主流。2025年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要立足于从量变到质变,在提高利润空间、提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