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让城市商业更有温度!5部门发文实施城市商业提质行动
城市,“城”因“市”而生、“市”因“城”而兴。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的《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10月29日对外发布。商务部当天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方案有关内容。
“城市商业是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载体,是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繁荣市场的重要抓手。”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张祥说,方案明确了七个方面21条主要任务。
完善网络布局。推动步行街(商圈)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创新发展特色商业街区,扩围升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推动业态升级。面向不同层级领域消费需求,培育品质业态、布局专业业态、加强保障业态,促进线下线上融合发展。
丰富优质供给。扩大国际精品、国货潮品、外贸优品等多元化商品供给,深化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推动高品质商品和高质量服务融合互促。
强化运行保障。加强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和商务领域“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二手商品流通渠道。
优化空间利用。“一店一策”开展存量商业设施改造,鼓励多元业态创新,强化新兴技术赋能。
完善发展规划。结合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科学规划布局城市商业网点,动态优化商业设施供给。
健全管理体制。加强商圈等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动,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推动形成政策合力。
针对部分地方出现商业营业用房空置现象、造成资源浪费,方案提出要优化城市商业设施供给。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李亮说,已部署在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中,在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监测范围内,采集零售商业场所等的空间位置、占地范围、建筑面积、建设状态、商业属性等内容,形成监测数据,为地方开展规划正向优化、商业用地调控等提供数据支撑。
李亮提到,今年会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充分运用专项债券资金开展土地储备工作,收回收购包括商业服务业用地等在内的闲置存量土地。此外,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允许试点城市优化存量商业土地利用,并明确允许按新规划用途自行改造或联合改造、支持低效商业用地转型等具体举措,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和用途合理转换。
方案强调结合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业态丰富、供给优质、安全便利的城市商业体系。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说,今年,住建部城市体检范围扩展到地级以上城市和部分县级市,共有499个城市,对这些城市的小区、社区和街区进行体检,摸清商业服务设施、服务内容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建立问题台账,提出整治建议。同时,依据城市体检结果,编制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张雁介绍,近年来,住建部会同商务部等部门在106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改造养老、托育、便利店等各类服务设施2200余个;会同国铁集团在5个城市开展老旧火车站与周边街区统筹实施更新改造试点,因地制宜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接下来,将发挥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持续推进各层级商业设施改造。
方案提出,支持“商业+旅游”“商业+文化”融合发展,引导城市商业设施与旅游景点、历史建筑、演艺场馆等协同联动。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赵建军说,将鼓励各地合理利用城市存量商业设施、老旧厂房、老旧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存量空间,发展文化娱乐、创意设计、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旅游演艺等各类文化和旅游业态。
此外,还将引导特色商业街、创意街区、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街区创新发展,在城市中心区域、重点步行街(商圈)、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引导旅游景点、演艺场馆等与城市商业设施协同联动,开发富含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