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证指数时隔10年再度回到4000点重要关口,市场目光聚焦于A股能否拾级而上,赚钱效应能否持续。另一方面,面对存款利率下行、权益市场赚钱效应回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寻找收益更优的理财替代产品,含权类的“固收+”产品关注度还在提升。
从第三方平台数据来看,今年混合类理财产品新发规模有明显扩张趋势。另据记者多方了解,今年理财“固收+”的收益率中枢有所上移,但分化趋势明显,有些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至5%甚至7%以上,也有少数产品反而成了“固收-”。
收益率可观的“固收+”理财产品主要配置了哪些资产?未来还有多少上行空间?应该警惕哪些风险?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固收底仓资产收益率下行,股票、黄金、REITs、量化策略等“+”的部分在稳定理财收益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收益赛跑:“固收+”怎么“+”?
Wind数据显示,最近1年增长率排名前100的理财产品中,混合类产品单位净值的增幅最高超过33%,最低接近8%。相比之下,截至去年同期,混合类产品1年内的净值增长率TOP 100最高在14%左右,最低不足4%。
“进入2025年以来,因为债市调整,(理财产品)仅靠债券已经很难满足投资者对‘稳健+跑赢通胀’的双重诉求。”青银理财一位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面对固收底仓资产收益率下行,今年“固收+”产品中“+”的部分对实现收益目标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总体来看,今年‘固收+’的产品收益主要通过权益类资产来实现,权益仓位更高、品种更丰富的产品表现更好”。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偏债混合基金指数上涨6.29%,二级债基指数上涨5.19%,一级债基指数上涨2.11%,而纯债基金指数仅微涨0.43%。
农银理财混合策略投资部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因为股债市场的波动变化,“+”的部分在今年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他以固收+混合策略产品举例说,今年以来公司相关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中枢在3%左右,也有部分产品今年以来的年化收益率能够达到5%以上。
“主要就是(因为)在资产配置上做了更多拓展,黄金、A股、港股都有配置。”他补充说。
那么,今年的“固收+”理财产品主要配置了哪些“+”的资产?光大理财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梁珉介绍说,结合市场表现,今年公司的“固收+”产品重点加大了几个方向的布局,“+”的部分主要包括REITs、量化策略、衍生品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截至8月末,(光大理财)‘固收+’产品线的年化收益均值在3%以上。”他说。
“今年很多理财公司可能都更多地通过在‘固收+’上适当地暴露一些弹性资产敞口(提高收益),A股、黄金这些会多一些。”农银理财混合策略投资部负责人以股票举例说,今年科技类股票带来的收益比较可观。
前述青银理财部门负责人表示,典型的“固收+”配置模式是70%~90%固收底仓:国债、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保证本金的安全垫;10%~30%权益/另类增强:可转债、股票、REITs、量化策略等,用于获取弹性。他类比“固收+”基金表示,从一级债基以可转债为主,到二级债基以股票为主,再到偏债混合基金股票比例可以更高,权益暴露程度逐级提升,相应的,预期收益、波动率及最大回撤幅度也依次递增;在策略灵活性方面,偏债混合基金在资产配置上拥有更高自由度。
权益类资产如何布局
因为产品定位、投研能力和投资策略等各方面存在差异,理财子参与权益市场的方式与公募基金等机构还有很大不同。
目前,理财子布局权益类资产的主要方式仍是通过与优质的“外部管理人”合作,一方面以更快、更全的方式获得权益类底层资产的阿尔法收益,另一方面实现资产多元化、分散化。
聚焦A股市场的投资,梁珉介绍说,光大理财的“固收+”产品主要通过量化指增、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农银理财混合策略投资部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农银理财主要是依托自身投研体系,通过各类ETF指数型基金开展权益投资。
对于年内行情火爆的黄金,农银理财上述部门负责人提到,基于对黄金价格走势和投资者需求弹性的判断,今年团队成员很早就主动增加了对黄金相关资产的布局,主要参与方式也是黄金ETF和部分黄金股基金。
不过,在监管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理财公司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形式还在不断丰富。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允许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3月末,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IPO优先配售对象范围。
目前来看,已有工银理财、中邮理财等宣布参与港股上市公司的IPO基石投资,光大理财、宁银理财也参与了多家上市公司的IPO网下打新。
其中,光大理财是最早试水IPO打新的理财子公司,也是全市场首家直接参与投资上市公司定增项目的理财子公司。梁珉表示,理财子在参与定增的逻辑上也不同于公募基金,主要策略是分散组合、价格合理、质量保证,争取达到业绩基准。
理财公司在股票投资方面较公募基金还有差距。但随着转型深入推进,部分理财公司也在重点打造自己的特色能力圈。
“比如我们有在新能源方面研究比较深入的投资经理,因为布局得比较早,相关的(权益类)产品今年净值增长率已经接近60%。股票型产品主要还是以红利类资产打底,剩余仓位会向科技方向倾斜,保证‘可守可攻’。”梁珉表示,理财子的投研专长依然是在策略,而非行业和具体的资产标的。
据记者了解,光大理财是市场上为数不多有着直投股票产品的理财公司,这也成为其能在打新过程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关键。但很多不具备相关能力和产品底仓的理财子公司还未直接参与到权益市场中来。
在农银理财混合策略投资部负责人看来,理财子加大权益市场布局是市场趋势,也是监管鼓励的方向,但同时理财公司也需要扎实打造投研体系,提升投研能力,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我们不仅要看到市场好的时候的赚钱机会,也要有应对市场下行时回撤风险的能力。”他强调。
收益如何向上突破?
股债跷跷板效应也给资管机构带来较大挑战。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与去年互为镜像,大家都处在一种动态平衡和博弈当中。
在此背景下,“固收+”还可以在哪些方向做“加法”?收益空间还能否向上突破?
“‘+’的部分的拓展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农银理财混合策略投资部负责人提到,跨境类资产、衍生品等都有很多细分领域和工具可以探索,还有很大的参与空间,这是行业普遍在尝试的方向,但现阶段规模不一定很大。
梁珉也认为,对于理财“固收+”来说,“+”资产未来更大的空间主要在策略层面,而非资产品种。“比如,要实现5%的年化收益率、3%波动率的组合目标,这组多元化配置可以通过不同的配置策略实现。”他举例说。
关于打新等探索阶段的直接投资方式,梁珉表示,如果相关产品有稳定的股票底仓资产,后续就会持续参与,且近期已有新发打新概念产品的计划。与此同时,公司也会和其他资管机构合作,通过委外等方式实现策略对冲。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固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中枢较同期限、同类型的纯固收产品高出30BP~50BP。考虑到打底的固收类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对于“固收+”的收益上行空间,业内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
普益标准最新的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开放式(不含现金管理类)与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均延续跌势,降至2.19%和1.92%;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亦降至1.29%,近半年持续走低。整体来看,各类理财产品收益已连续数月呈现普跌态势,报告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底层资产收益率持续震荡,且整体利率环境压缩了利润空间。
“一般情况下,‘固收+’的配置是90%债券+10%权益,多数‘固收+’产品的基础目标收益率中枢是比纯固收高50BP~100BP,但确实存在较大挑战,因为包括A股在内的权益类资产波动率比较高,(理财公司)除了收益目标外,还要平衡好收益与回撤。”梁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