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评级首席经济学家布莱恩·科尔顿(Brian Coulton)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伴随美联储的双重使命,即维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此次降息周期恐难复制以往央行启动降息后果断且积极的政策执行。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交易员已完全定价10月29日的降息,并预计12月再度降息的概率达85%。
与此相比,惠誉预测,年底前至少降息一次。
科尔顿解释称,一方面,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因政府关门而缺失,且经济面临放缓压力。另一方面,关税政策带来的通胀传导将在下半年加速显现,预计将把核心通胀推升至3.5%。这一通胀压力与经济放缓并存的局面,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策陷入两难困境。“在没有这些宏观数据的情况下,我认为美联储将无法拥有他们通常所具备的信心水平来作出决策。”科尔顿补充道。
科尔顿表示,全球经济仍处于显著放缓之中。他并警告,关税引发的通胀冲击恐将成为2026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下行风险。
美联储在两难中“盲飞”
第一财经: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关门持续至四周,其对美国经济和消费者信心将产生多大的影响?
科尔顿:政府关门持续的时间越长,影响就越大。但从历史上美国政府关门的经验来看,其持续影响是相当小的。通常情况下,在政府关门结束后,联邦雇员会收到补发的工资。因此,经济增速时序可能在政府关门期间和结束关门之后发生一些转移。但总的来说,这并没有真正改变潜在的经济状况。
诚然,此次关门有一个方面略有不同:本届美国政府相当热衷于削减联邦就业人数。这是否将成为进一步压低联邦就业的机会值得关注。这可能使得此次政府关门比以往的更严重一些。
第一财经:政府关门也扰乱了关键经济指标的发布。缺乏及时可靠的数据,可能会给美联储的政策决定带来怎样的复杂性?
科尔顿:一方面,在数据大幅修正后,过去3个月非农就业岗位的月平均增长仅为3万,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与此同时,截至八月的一些消费者数据看起来又稍好一些。
对美联储而言,形势有点棘手。包括ADP私营领域就业数据等表明,九月份就业再次下降,但目前很难确切知道经济处于什么状态。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政府关门更大的影响在于:我们处于一个盲区,因为关门导致我们无法获得衡量美国经济的常规信息流。劳动力市场数据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美联储将在缺乏这方面数据的情况下“盲飞”。
第一财经: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之前的演讲中提到,央行可以通过收集调查数据(例如褐皮书报道等),来帮助描绘经济图景。你认为,是否足够?
科尔顿:这类调查的问题在于,其在提供方向性信息方面是很好的。但你真的无法用它们来替代劳工统计局和经济分析局所提供的完整宏观数据。从这些调查中,我们真正能得到的只是:情况是变好还是变坏了?但却很难对其进行量化。在没有这些宏观数据的情况下,我认为美联储将无法拥有他们通常所具备的信心水平来作出决策。
关税传导恐加速
第一财经:预计美联储在今晚的会议上会有什么举动?
科尔顿:总的来说,今年迄今为止,关税上涨对通胀的传导速度比年初大多数人预期的要慢。
基于第二季度时,对于关税最终走向的不确定性,企业对提价相当不情愿,并通过牺牲利润来吸收关税。然后现在形势已然清楚,高关税将持续下去,税率约在16%-17%。
因此,惠誉评级的预测观点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经济数据将反映出更强的关税-通胀传导。我们预测是,到今年底,随着核心商品价格上涨加快并得到更强的传导,美国通胀将升至3.5%。
这将进一步影响债券市场,10年期收益率会随之上升,从而使得美联储的双重使命——劳动力市场恶化与通胀目标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我认为,美联储有可能表示,我们需要担心通胀,并且不太清楚劳动力市场的情况。
我们目前预计,今年只会再有一次降息,以等待并获得更好的信息。
美联储对九月的降息描述为:货币政策仍然处于限制性位置,高于中性利率。因此,经济可以承受降息,并保持利率在限制性水平。这是一种审慎的方法,但如果通胀升至3.5%,这种说辞就更难站得住脚了。
通常来说,当美联储决定开始降息,他们会果断、积极且激进地执行。但这次情况不同。
第一财经:你提到债券市场的影响,将如何演绎?
科尔顿:我们认为美债收益率从现在起可能会面临上行压力。
美国是一个双赤字经济体,运行着巨额财政赤字和巨额经常账户赤字。这意味着经济需要净资本流入来为这些赤字融资。我们认为,美元的疲软走势似乎已稳定下来,这也符合我们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的预期。
但在债券市场方面,当前美国的财政赤字将持续扩大,这将对美国债券价格构成下行压力,并使收益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将在4.4%至4.5%左右,高于当前水平。
贸易数据将迎“算总账”时刻
第一财经:当前,美国以及许多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去通胀进程似乎陷入停滞,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仍在持续,贸易紧张局势再次浮现,地缘政治风险也依然高企。在这些重叠的压力下,如何描述当前全球经济的状况?
科尔顿:近几周来,出现了一点宽慰情绪,即全球经济的表现比许多人此前担心的要好一些,特别是与今年4月相比。
但这一切并不能让我们回避一个事实: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相当显著的放缓之中,尤其是在美国。美国经济增速从2023年和2024年的接近3%,到今年可能在1.5%到2%之间增长,这是一个相当显著的放缓。尽管欧元区经济在上半年表现稍好,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美国加征关税之前的提前出货。显然,这种情况在下半年不会再出现。
全球经济前景仍然相当具有挑战性。我们预计,今年的全球增长率约为2.4%,明显低于历史趋势水平的2.7%-2.8%。
第一财经: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你如何评价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应对?
科尔顿:迄今为止,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得相对不错,关税影响比预期来得小,美元在上半年的走弱确实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降息打开了一点空间,上述经济体在控制通胀方面也取得了进展。相对于以往全球冲击周期,新兴市场这次看起来有更好地准备来应对。
诚然,我们预计下半年的贸易数据恐迎来“算总账”的时刻(payback time),面临下行风险。
我的感受是,当前的情绪可能有点自满。人们回顾之前强劲的出口数据,并过度推测这种强度会持续。我认为,实际上下半年会看到一些令人意外的负面贸易数据。
第一财经:你认为2026年全球经济面临的关键下行风险是什么?
科尔顿:美国关税带来的通胀冲击可能比当前市场预期的要大,它可能导致市场重新审视其对美联储路径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