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9 23:26:50 股吧网页版
东北首座万亿城市之争 尘埃落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大连“稳了”

  临近年末,东北地区可谓被赋予诸多期待。

  一个原因是,新的GDP万亿城市或将在东北诞生——从2006年上海GDP破万亿元至今,全国已有27座万亿城市,东北“挂零”。2024年4座准万亿城市(GDP>9000亿元)中,大连、沈阳两市均来自东北。这也被视为今年东北地区诞生首座万亿城市的信号。

  此前,两市一度“齐头并进”(2024全年GDP增速均为5.2%),但最新披露的今年前三季度数据,却透露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

  大连“突飞猛进”,GDP7248.2亿元,增速6.0%,高于目前已公布数据的大多数万亿城市,并且超越了年初定下的全年5.5%增速目标;而沈阳却显得有些缓慢,GDP6614.3亿元,增速仅为2.3%,规上工业增加值(-4.7%)、外贸进出口额增速(-9.8%)均出现负增长。

  拉长时间线来看,自三年前开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沈阳在三年突破“双万城市”的目标下,增速曾连续多个季度赶超大连。但今年以来,大连却显示出更强的经济韧性。

  站在“破万亿”节点,两座城市为何会出现如此反差?

  沈阳:“一业独大”的困境

  今年以来,沈阳经济一改去年持续高位增长的态势,增速逐渐放缓,从一季度的4.6%逐渐下降至前三季度的2.8%。

wzRMnLyrf35MI4FKyd3Mn7bGgRKv40icziceOPYZco1KBceWrzdKIeYO0J1OCae6UYJO4BNtSexbK1XvKo4KkdlA.jpg

  从细分数据来看,工业和外贸是沈阳经济的两大重要拖累因素。从工业上看,今年2月以来,沈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正转负,陡降至-4.8%,并一直未能回正,到前三季度,该指标仅为-4.7%。

wzRMnLyrf35MI4FKyd3Mn7bGgRKv40iczBHzVCm5AL2Qmk7pdMt0icAicFiahSATMwSGSJPIcbcQ9HS3x2cNaI8Vyw.png

图片来源:沈阳市统计局官网

  从外贸上看,今年1-2月,沈阳进出口增速出现两位数负增长,而到前三季度,降幅缩窄至-9.8%。其中,在出口额仍保持增长的同时,进口额出现了21.2%的下降。

  为何会出现此种情况?

  细看沈阳的产业结构,汽车产业几乎“一业独大”。参照2023年数据,沈阳汽车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456.6亿元,一个产业占全市制造业营业收入的49.5%。其中,宝马、通用等外国汽车品牌代工制造又是其重中之重。

  这样的汽车制造业,也带动了当地的加工贸易业链条。沈阳皇姑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蕾曾撰文指出,沈阳外资来源高度集中于华晨宝马,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中,华晨宝马及其配套企业占比较高,呈现出明显的“一企独大”特征。

  去年,面对国产新能源汽车冲击,以宝马为代表的外国汽车品牌面临销量下降、减产等问题,曾令沈阳汽车制造业遭遇逆风。到了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作为宝马在沈阳的两大工厂所在地之一,沈阳大东区全区累计生产整车16.5万辆,同比下降45.2%;实现整车产值760.6亿元,同比下降42.1%。

  无独有偶。今年2月,有关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即将关闭的消息传出,上汽通用对此回应媒体称,公司主要工作是积极推进业务重塑,基于新的企业战略和产品型谱计划,对全国生产体系进行资源的深度整合。该工厂一度生产雪佛兰和别克多款车型,2014年投产的三期新工厂更曾是中国汽车规模最大的工厂之一。

  沈阳并非没有推进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的努力,但部分受外国汽车品牌的发展策略影响,导致沈阳新能源汽车布局慢了一拍。

  2023年,宝马集团宣布,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在沈阳全面动工,预计投产时间被定为2026年,与之相匹配,在沈阳投产纯电动BMW新世代车型的时间也是2026年。今年6月,沈阳亿纬锂能沈阳基地正式开始生产运营,落地辽宁的新能源电池企业终于实现“破零”。

  就在不久前,沈阳汽车产业投资基金设立,首期规模8亿元,募资主要聚焦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电气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将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及高端制造领域。这也是宝马集团在国内参与的首只,也是唯一一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大连:“以量换质”的转型

  与沈阳相反,大连经济增速提升,恰源于工业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2.8%,比上半年进一步提高0.3个百分点。

  大连同样存在产业结构“偏科”的情况,不仅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石化产业更是首屈一指的“头号”产业。

  同样参考2023年数据,大连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营业收入为2852.1亿元,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则为1668.6亿元,二者共计占大连工业企业总营收的45.1%。

  辽宁省贸促会此前撰文指出,当年,大连石化产业工业产值居于全国城市前三。

  但与沈阳不同的是,如今石化产业有效带动了大连的工业增长,前三季度,大连石化工业增加值实现8.9%的增速。

  与汽车产业相比,被誉为“工业血液”的石化产业同样历史悠久。石化产业又极易受行业周期影响,今年上半年,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下游石油化工产业售价下滑拖累,国内多家重点石化企业经营受到影响。

  即便如此,大连仍能顶住行业“逆风”,从表面上看,主要源于大项目加速落地和产能加速释放。

  这从长兴岛的情况可见一斑。长兴岛是国家发改委2014年明确的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今年前三季度,长兴岛石化产值达到大连的68.3%。去年,落户于此的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实现历史性跨越,实现产值2402亿元,而自落地长兴岛15年来,恒力已投资超过3000亿元。

  更深层次来看,新项目正在带动大连石化产业实现新一轮转型。

  在石化产业的基础上,恒力还在大连谋划了更长的产业链路。仅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恒力新材料、恒力重工两个项目不断释放产能,拉动长兴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13个百分点。其中,今年9月开工的恒力重工合作创新暨海工科技产业园,更为大连实现“造船梦”再添一员“猛将”。

  仅就石化产业本身来看,大连也寄望于新项目带动,“以量换质”,推动产业尽快转型升级。

  今年8月,大连出台《绿色石化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推动大连绿色石化集群从“国内一流”迈向“世界一流”。长兴岛提出了更具体的规划——发挥恒力石化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下游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力争2025年末石化产业精细化率由目前6%提高到20%以上。

  更受业内关注的是,即将搬迁的大连石化分公司,这座运转了近百年的城市炼厂即将退出城市中心区、入驻长兴岛,为全国石化产业探索“退城”路径。

  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此前评价,此举本质是通过空间重构和技术革新,实现从传统炼厂到高端化工新材料基地的转变。

  转型:“双子星”为全省探路?

  两座准万亿城市的不同表现,不仅将可能影响今年“万亿俱乐部”城市的最终名单,更重要的是,二者也恰能为辽宁近年来的产业转型提供两种不同的观察视角。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辽宁GDP增速为4.3%,不及同样位于东北的吉林(5.3%)和黑龙江(4.8%)两省,在目前已公布该指标的30个省份中,仅居于倒数第五。而从细分指标来看,工业同样是一大重要的拖累因素——辽宁同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2.2%,居于全国倒数第一。

  为何辽宁工业跑慢了一步?根据辽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全省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增加值同比增长;但在6个出现跌幅的行业中,沈阳和大连两市的“头号产业”分别占据两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1%,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4%。

  这透露出两个层面的信息。

  一方面,辽宁工业发展不乏亮色。除六成行业出现增长外,一个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同期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显现出辽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成效。

  回顾2023年发布的《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被纳入重点内容,外界看来,意在解决辽宁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反映到城市层面,沈阳、大连两市也有所改变。除石化产业向好表现外,大连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2%,延续两位数增长态势;而参考上半年数据,尽管沈阳工业出现负增长,不过,其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仍实现10.5%的增长,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光电子器件、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4倍、20.2%、15.0%、4.9%。

  但另一方面,在新兴产业尚未完全培育成熟的同时,传统产业转型仍然是影响辽宁经济发展的关键。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曾撰文分析,其核心路径,正是依托我国完整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与制度统筹的组合优势,以数智化赋能为金钥匙,打开产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之门,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跃升。

  对于辽宁来说,其GDP排名从本世纪初的前8降到如今的第17,传统产业的“历史包袱”较大、“船大难掉头”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症结之一。受阻者如沈阳,难以摆脱现有企业的影响,背后则是营商环境不佳、产业生态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但大连仍然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通过引进新变量,改写传统产业的发展逻辑。

  而在即将迎来第一个“万亿城市”的节点,这或许也是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面临的新机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