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北交所设立以来锚定“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定位。10月29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创新合作开放 ——全球经济重构中的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论坛上,围绕“十五五”时期北交所、新三板市场建设思路与举措,北交所董事长鲁颂宾表示,北交所将从加快推出北证50ETF、深化新三板改革、推动三四板制度对接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建设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主阵地。当日会上,证监会公众公司监管司一级巡视员商庆军也提到,新形势下,为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功能,进一步提升北交所、新三板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证监会将着力做好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等方面工作。

加快推出北证50ETF
“加快推出北证50ETF,研究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鲁颂宾在会上宣布了这一重磅消息。
鲁颂宾表示,北交所将优化产品制度供给。持续推进北交所指数体系建设,加快推出北证50ETF,研究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不断提升投资交易便捷性。同日会上,商庆军也在现场提到,北交所在赋能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结合市场发展需要,北交所推出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加强对ETF等创新产品的研究储备。
据悉,北交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30日正式发布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为市场提供多维度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经流动性筛选后,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从符合条件的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市值最大的50只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当日会上,鲁颂宾提到,北交所已完成“920”新代码切换。
据悉,自今年10月9日起,北交所为存量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即全部切换为920新代码,这标志着北交所将全面进入独立代码时代,此举旨在强化其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市场定位,并脱离过往与新三板混同的代码体系。统一920代码还有助于强化北交所“专精特新”特色与着重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等特点,吸引相应特点优质企业加入板块。
推动三四板制度对接
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和底座。10月29日,鲁颂宾也在会上指出,夯实新三板规范培育功能。研究深化新三板改革,完善差异化制度安排,深入推进三四板制度型对接,提升功能和吸引力,着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商庆军同样提到,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和新三板需要持续深入研究此类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和资本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制度机制和产品服务的适配性。
据了解,北交所和新三板一体运营,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于2013年1月正式揭牌运营。四板则是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8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产融共生,向新而行”投融资对接专场暨“一月一链”全国行专场活动现场重点发布了多项惠及中小企业的务实举措,其中包括146家“专精特新”转板新三板“绿色通道”企业名单。
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
促进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也是近年来证监会不断提及的重点。针对投资端,鲁颂宾提到了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设立更多主要投资中小市值股票的公募基金产品,做好对社保、保险、企业年金等各类资金投资北交所的针对性服务,不断优化市场资金结构。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增强投资者信任和信心。
同日,商庆军在会上也提到了“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他表示,积极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更多地方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市场建设,壮大专业投资者群体。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精准发力、畅通循环,吸引更多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投向创新型中小企业。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这也是吴清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提到的重点之一。吴清指出,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努力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在2025金融街论坛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被不断提及。
商庆军在会上表示,完善覆盖“挂牌—调层—上市”全周期的培育服务体系和监管安排,严防财务造假,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
在会上,商庆军指出,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支持开展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北交所发布数据,北交所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超91亿元,其中六成以上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4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亿元。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连续三年增长,2024年研发强度达5.04%,超四成公司研发强度同比增加,41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截至2024年末,北交所公司专利总数达2.69万项,同比增长8.64%,其中发明专利数量近7000项,同比增长21.86%。
据商庆军介绍,北交所280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企业超过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53%。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为4.5%,较规上企业平均水平高2.86个百分点。
此外,商庆军还提到,完善北交所发行上市机制,用好第四套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优化创新属性披露要求,既有力支持前沿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又有效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补链、稳链、强链”。
当日会上,鲁颂宾也提到,更好发挥北交所支持科技创新作用。持续研究优化北交所上市标准体系,提升上市审核制度的适应性和精准性,不断完善并购重组制度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关键核心科技领域聚集,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