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主要城市三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北方第二城”的归属也再度引发关注。
青岛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青岛地区生产总值为13373.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1.91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401.21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8600.35亿元,增长5.6%。
另据天津日报报道,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天津地区生产总值为13416.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2.72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4531.97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8721.39亿元,增长5.2%。
解读:近年来,天津经济增长乏力,青岛则奋起直追,与前者的差距逐渐拉近。
从近十年GDP走势来看,2019年,天津与青岛的GDP差距还在2300亿元左右。此后几年间,二者的经济差距总体呈缩小之势。2024年,天津GDP为18024.32亿元,被宁波反超,GDP排名滑落至第12位;同期青岛GDP达到16719.46亿元,紧随天津之后,两座城市的差距也缩小至1300亿元左右。

进入2025年,青岛与天津的差距更逐季缩小。前三季度,青岛GDP增量达到974.37亿元,同期天津GDP增量则为742.21亿元,两座城市的差距由此缩小至不到50亿元,几乎到了“贴身肉搏”的程度。不仅如此,同期青岛与宁波的差距也缩小至不到120亿元。
2022年底,山东发布首个全局性、战略性三年规划——《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青岛领到“强龙头”任务,重头戏之一就是要在2025年,“青岛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进位争先”。
如今,青岛离实现目标已近在咫尺。
不过,如当地媒体分析所言,青岛对天津与宁波的赶超,或与眼下两座城市正面临不同程度的考验有关——天津产业结构依然以石化、钢铁等传统重工业为主,新兴产业尚未涌现;宁波则是在外部环境的变动下,受到的冲击比其他城市更大。
对于青岛而言,二产下滑态势也需引起重视。今年前三季度,青岛二产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1%、7.7%,虽然均跑赢全国平均水平,但两项指标分别低于全省0.2个、0.1个百分点。
最新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并明确要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的城市竞争,关键仍在产业领域的比拼。
#动向
我国将打造一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商圈)
10月29日,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其中提到,推动步行街(商圈)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步行街(商圈)引领带动城市商业体系建设的作用,打造消费升级载体、城市形象名片和对外开放窗口。开展全国示范步行街(商圈)创建,结合城市更新,“一街一策”“一圈一策”推进现有步行街(商圈)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促进国内外优质品牌、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集聚,优化营商和消费环境,打造一批立足本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全国示范步行街(商圈)。
重庆拟探索开展国有创投机构改革试点
10月29日,《重庆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开展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落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基金,实施科技金融“长江领航计划”,建立种子基金快决、快投容错机制,深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推进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完善金融支持科技企业“选、育、投、服”体系。探索开展国有创投机构改革试点,完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支持开展不穿透到单个项目的综合考核评价。
福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公室近日印发《福建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集中式风电、集中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等所有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2026年1月1日起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根据市场建设情况,逐步放开各类电源进入市场参与交易。
湖南三大重点港口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中国水运报消息,10月29日,记者从湖南省城陵矶港口集团获悉,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于日前核准批复岳阳港虞公港区二期工程,加上此前已获批的湘潭港铁牛埠港区三期码头工程、衡阳港衡东港区大浦作业区一期工程,湖南省三大重点港口工程集体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山东发文支持临沂商城高质量发展
近日,山东省政府网站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临沂商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在总体要求中指出,到2030年,商城市场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物流总额突破1.5万亿元,外贸进出口额突破2000亿元;到2035年,经济外向度持续提升,形成具有全球辐射力的商贸物流体系,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商品集散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中心。
#声音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加快打造智能终端产业发展高地
湖北日报消息,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10月28日上午到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调研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强化创新突破、拓展应用场景、集聚产业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智能终端产业发展高地”。
此次调研,王忠林先后前往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小米智能家电工厂等地,还与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交流。他提到,希望小米集团推动更多智能终端先进技术产品在湖北转化生产,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的示范标杆。
调研中,王忠林还强调,要抓住智能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瞄准新市场、新业态、新服务、新需求,围绕智能手机、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智能穿戴等重点领域,强化创新突破,抢占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制高点。
#数读
去年中国创新指数174.2
日前,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74.2,比2023年增长5.3%,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015—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及分领域指数
(2015年=100)
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为186.0、162.6、215.8和132.4,分别比上年增长4.9%、5.1%、8.1%和1.9%。在四个分领域的18个评价指标指数中,每万名R&D人员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数、理工类毕业生占适龄人口比重指数等2个指标指数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连续3年超过10%。
结果表明,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保持稳步增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产出较快增长,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放榜
最新园区百强发布,江苏入围数量居首
10月29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研究显示,千亿级园区数量持续增长,百强园区中已有64个园区GDP突破千亿元(其中高新区25家、经开区39家),较上年新增5个。分区域看,百强园区中,东部地区入围园区61家,占比超过六成。中部地区20家,西部地区12家,东北地区7家。

具体而言:
东部地区:江苏、浙江、广东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19席、13席和9席。其中,江苏园区梯度分布均衡,整体实力强劲;
中部地区:湖北表现相对较好,入围7家,且梯队分布相对均衡。安徽入围4家,集中在合肥、芜湖。河南和湖南各入围3家,河南集中在40~70名之间,头部力量明显不足。湖南入围园区位于前50名,但后备力量断档;
西部地区:四川入围数量最多,共4家。陕西则实力强劲,2家入围园区均在11~30名。
报告指出,园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十五五”时期,推动园区发展从“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需要从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生态等方面系统性提升创新能力。
